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8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抗战爆发后,为打破日军封锁和开展大后方正常对外贸易,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重庆为中心发展西部航空运输业.西部航空运输业在发展中呈现出航线变动频繁、航空运输建设服从军事需要为主等特点.西部航空运输业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抗战,并推动了整个中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但由于航空人才缺乏、航空制造技术落后等原因,西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又难尽人意.  相似文献   
42.
梁实秋并未蓄意鼓吹“与抗战无关”论,只是他的自由主义文学观的自然延伸,但在抗战情势下,更加不合时宜。批评文章易见的断章取义,无限上纲,显示了论争另一方观点和方法的片面性。更多的史料表明,粱实秋的“有关”与“无关”,实乃“直接有关”和“间接有关”之谓也。  相似文献   
43.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在职教领域锐意兴革,如增设国立职业学校,添办技艺专科学校,创设初级实用职校,增加中等技术科,举办各类短期职训班,推进建教合作,改进教学实习,分区辅导职业学校等等,中国的职业教育非但没有因战事而荒厥,反而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获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44.
张蓓蓓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29-31,46
本文主要叙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淮南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原因,并且从立法、执法两个方面阐述了淮南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内容,总结了法制建设的特点以及它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淮北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比较彻底的减租减息,它在经济上削弱了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社会生活,促进了根据地土地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引发了根据地农民的社会流动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利于根据地社会的稳定,为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倾向于保持战前正常教育体系而稍加损益。循此思路,国民政府将大部分大学搬迁到后方,并于1939年制订了“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国民政府的这一政策得到了大学界从校长、教授到学生的普遍支持,朝野就“抗战建国”并举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47.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及中国东部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为求生存,在国民政府西迁政策号召下,全国范围掀起了人口"西进运动"。人口大省河南不仅人口数量迅速减少,人口结构也有变化(表现在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等方面),而且打破了传统东多西少的人口地理分布。河南人口的西迁,对缓解人地矛盾、加快偏远地区开发等方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但由战争引发的被动迁移也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48.
论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鸿石 《河北学刊》2002,22(2):141-145
抗日战争时期 ,华北根据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参与。根据地农村政权结构、社会组织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农民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政治参与对农民自身和中共的革命目标而言 ,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9.
尹倩 《学术探索》2004,(9):112-115
近年来,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个案研究、区域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也大大拓宽,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对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抗日战争时期 ,共产党的抗日战略方针是“持久战” ,国民党的抗日战略方针并非通常所认为的“速胜论” ,而是“持久战” ,或叫“持久消耗”。两种抗日战略方针虽有某些相同相似之处 ,但也有许多不同。两者相比 ,国民党的抗日战略方针在许多方面都显得逊色 ,从而更显出毛泽东持久战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