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7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口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160篇 |
理论方法论 | 36篇 |
综合类 | 855篇 |
社会学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范香君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14
刘沧是晚唐时期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也是一位被遗忘的诗人。他的诗歌以七律为主,尤其是咏史怀古诗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刘沧的咏史怀古之作,牢笼朝代的沧桑之变与人事衰落,以历史反映现实,映衬现实。给人以深刻的理性启示和认识,讽刺和告诫当朝统治者从中吸取教训。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晚唐的咏史怀古诗增添了别样韵味。 相似文献
102.
孙德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192-196
科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唤醒并培育了人的主体性,促进并实现着人的超越性,科学技术活动中真善美的统一体现了对人类自由的积极追求。因此,科技文化使人不仅在观念中而且在实践中从动物界超拔出来,它统摄着人的各种形下属性,丰富和提升着人的形上本性。 相似文献
103.
试论主体间性的和谐伦理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桂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2):66-68,73
从主体性的基本思想出发,说明了主体间性在伦理道德观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论述了当前构建主体间性的伦理道德观有助于克服纯粹主体性思想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王阿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2):25-2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相对传统农民,新型农民具有新的内涵,新型农民的大多数已逐步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新型农民是农民群体中先锋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本文研究了通过扩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大力培养新型农民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5.
贺鸿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45-48
译者主体性已成为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之一。从当前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出发,以翻译美学为理论视角,借鉴格式塔心理美学理论及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对译者主体性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6.
推进大学生党员主体性教育必须确立和强化大学生党员主体性的教育理念,突出被教育对象的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开展分层次、分阶段教育,必须创新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实践教育,并通过推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来增强大学生党员主体性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7.
万光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交往理论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交往与人的主体性、交往与人的个性、交往与人的社会性、交往与人的发展、交往与人的解放五个方面深入揭示了交往范畴的人学蕴涵 相似文献
108.
109.
改写理论视角下,翻译是一种改写,译者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制约。通过分析葛浩文翻译的《沉重的翅膀》在以上三种因素制约下对原文的改写,总结出葛浩文发挥译者主体性的特点,进而发掘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改写理论视角下可操作的维度。 相似文献
110.
张梅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59-62
目前高校德育主体性困惑主要表现为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异化、德育客体的反主体化和德育客体的非客体化。自媒体的出现,为高校德育走出主体性困惑提供了发展机遇。它不仅有利于德育主体客体化、德育客体主体化,而且有利于德育主客体交互主体化。面对高校德育主体性困惑,德育工作者应利用自媒体搭建德育交互主体性平台,有效发挥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充分挖掘德育客体的主体性,不断形成德育共同主体性,以有效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