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7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口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160篇 |
理论方法论 | 36篇 |
综合类 | 855篇 |
社会学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4):510-515
道德教育主体性价值的确立不仅是道德教育的本质内涵,是道德的特殊本质———"实践%D精神"的体现,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客观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人在自己自由自觉的活动和同外部世界发生的全面的对象性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地表现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自由地普遍地展示自己真正人性的历史过程,主体力量的展现即主体对实践的驾驭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是其关键。新时期的道德教育应立足于主体的全面发展,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道德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992.
臧丽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56-59
墓室画像砖(石)艺术是古代墓葬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间接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以及艺术思想等多方面的情况。南朝与北朝墓室画像砖(石)艺术有着平行发展的艺术源流,都是对汉画像砖(石)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同时由于南北社会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二者在艺术思想上又各异其趣。 相似文献
993.
张坤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2):88-91
“文气”说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特有现象,它的产生有着自己的哲学基础,从某种意义来讲它是基于人们对自然之气和人气的认识而提出来的;作为一种特有命题,它的本身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村庄调查的“志"与“史" ———以《盘村瑶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村瑶族》尽管是《花蓝瑶社会组织》的后续研究,却是一部”史志合璧”之作,堪称建构费孝通“历史功能论”理论大厦的一块厚重奠基石。从民族志撰写与历史文献利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对《盘村瑶族》等前辈民族学家的作品,既不能完全依据英美标准“马凌诺斯基式民族志”的尺度来衡量,也不应忽略历史情境、在“主体性”方面予以过度诠释。新中国成立之后到学科重建之前的中国民族研究,对世界人类学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95.
回首来路,也有风雨也有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自己的学术道路,叙述1930年代出生的一代学人的思想跋涉历程,分析他们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局限,由此说明学术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同时记录自己的现代文学史观念的演变,从自身的文学史实践中总结史学的特征,提出"实史"、"编史"、"历史三态"等概念和对待认识成果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996.
罗骞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2
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能迷信社会历史发展的自发性,而应该继承和发扬历史唯物主义创造历史的主体性精神,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同反思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困境结合起来,面对人类存在异化和自我毁灭的现实可能性,通过积极的建构性实践为开创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作出贡献。为此,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从革命的发生学变成支持后革命建设的精神动力,其内涵也随着此种基本功能的转变而转变。通过这种转变,历史唯物主义有可能获得当代化和中国化的创新形式,成为切中当今时代主题之思想精华,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构性政治实践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张小荣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2-16
田汉早期剧作深染西方近代新浪漫主义感伤唯美格调,但中国古典戏曲及其理论对田汉的影响更为内在。田汉与传统戏曲及艺人有深厚渊源,其早期剧作深得剧作中国传统戏曲之古典美,用意象营造意境、以淡化情节连缀剧作审美主体的心灵写意性,形成田汉早期剧作浓重的"诗情化"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998.
冷泽兵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7-101
本文在对有关教师的主体性的研究作了简单回顾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集体是教学活动中的统一主体,并考虑到近10年来对学生的主体性研究较多,对教师的主体性研究得相对较少的现实,深入探讨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在现代汉语里,"又"为副词,多表示某一动作行为或情况重复出现,在句中标记了一个对比焦点.根据"又"出现的句法环境,可以将"又"后的语言成分P大致分为三类(1)P1,只有"又不P1(了)"一种形式;(2)P2,包括"又不P2"、"又没(有)P2"和"又P2"三种形式;(3)P3,只有"又P3"一种形式.进入"又"字句,P要求具备如下特点(1)P是受人们关注的方面;(2)P是有界性或有界化成分.这都使"又"字句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 相似文献
1000.
朱凌燕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1)
根据操控理论,译者是在诗学操控下进行的翻译活动;但同时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忽视,译者完全可能摆脱诗学的影响而表现出其反操控的一面。鲁迅的翻译实践比较完整地体现了诗学操控下译者主体性受到压抑和获得张扬的辨证统一。通过分析鲁迅的翻译实践,说明在诗学操控中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进一步指出,译者的这种"反操控"往往能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