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满族家庭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满族家庭艺术教育,主要包括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这种教育使满族家庭艺术得以传承,满族艺术修养得以提高.同时,培养出许多专业艺术人才,创造出许多艺术作品,这些都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2.
赵红 《西域研究》2007,(1):52-56
本文校录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公布的敦煌写本《法华经》残卷,从俗字的角度论证了此写本为古写本的真实性,并从书法、避讳字两个方面对写本时代进行了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123.
我国少数民族曲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东西南北中,民族民间曲艺浩如烟海,不尽其数。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其曲艺品种繁多,亦难胜数,末伦是其中的代表。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壮族曲艺同其他一些传统文化艺术一样,濒临失传,再不采取紧急措施加以传承和保护,若干年以后就会销声匿迹。为了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曲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广大文学家、艺术家和曲艺爱好者要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曲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4.
《太史公书》著录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家。前人对此多有解说,或认为“刘氏之世,史书甚寡”,或认为当时“史家亦未别为一类也”,或认为“经史同源”“六经皆史”。然三说均不得其要。《太史公书》著录在《春秋》家之下,本质上是因为《春秋》与《太史公书》是源与流的关系,《太史公书》的写作理念继承自《春秋》,司马谈的临终嘱托和自身经历也是司马迁继承《春秋》写作理念的重要原因。《太史公书》的写作方式继承自《春秋》,司马迁在写作中使用了《春秋》事、文、义相结合的方式。《太史公书》的春秋时期的史料继承自《左传》,但是《左传》是为解说《春秋》而作的,显然《太史公书》也间接继承了《春秋》。著录在《春秋》家下的其他史书,它们与《太史公书》也具有源流关系,散在其他门类下的史书则与《春秋》并无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25.
古老的豫剧在过去百年中经历过多次改革与发展,每一次改革都紧跟时代步伐。经过不断的改进,豫剧的主题刻画也由最初的粗线条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细腻深刻,豫剧的表演、音乐、舞美也在经历同样的变迁。比较不同时期的豫剧剧目代表作,可以发现豫剧爱情主题的深化发展和豫剧艺术形式的与时俱进,是豫剧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6.
研究20世纪三十年代一份隶属于中国文艺社的具有国民党背景的重要文学期刊——《文艺月刊》的文艺理念、出版发行、编辑变化、多样稿源以及核心人物王平陵等情况,可以发现,《文艺月刊》呈现出党派文学期刊罕见的兼容并蓄的风格,体现了编辑主体的文学自觉性,丰富了当时文坛的创作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27.
我校学报创办至今的三十年历程,是一个犹如浅水淘沙般在探索中渐渐深化的过程.理清我校学报创办三十年来的发展脉络,总结出一些可以称作“经验”和“感悟”的东西,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28.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新文科建设的引领下,理清了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嵌入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新文科建设引领、学科竞赛驱动、创新创业助推的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育了一批教学成果和竞赛成果,进一步推进了新文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