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8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湖南省参议会自成立以来便长期对中共持敌对态度,然而,随着赵恒惕辞去议长职务、唐伯球补选为议长,省参会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在对待和平的态度上,省参会先后放弃了“备战求和”“保境恤民”等选项,也放弃了中立于国共两党外进行自治的方案,转向接受毛泽东和谈八项条件的声明。其与人民的关系也经历了从不被信任到被人民接受的转变过程;在与人民团体争夺话语权及应对白崇禧施压的过程中,大部分参议员最终选择配合程潜进行和平起义,迎接湖南解放。  相似文献   
142.
从中西方古代复仇文学差异的角度,以我国元代著名悲剧作品《赵氏孤儿》和英国经典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两部作品为例,试探讨复仇文学在中西方不同背景下,复仇过程描写、复仇主体心理以及复仇结果的差异,并从两部作品创作的社会环境、中西方文学传统以及中西方所属文明三个层面来深层次地探寻相同主题的文学在中西方存在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3.
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赵树理,一生固守不变的民间立场让人叹为观止。他的民间立场,使他的创作为新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寄托着作家的审美理想。赵树理"文摊"文学观、"问题小说"创作观和"大团圆结局"的美学观三个方面很好地体现了赵树理民间立场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44.
赵至是魏晋之交的文学家,文史研究者对其生平关注甚少。本文依据《晋书》和《世说新语》等书中的有关资料,进行推论分析考证,从而初步系统地勾勒出赵至生平经历,并对其生卒年代、作品真伪问题提出了较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5.
钟嵘《诗品》评述江淹“筋力于王微 ,成就于谢月兆” ,后人理解多有分歧。本文从钟嵘《诗品》的诗歌批评理论出发 ,结合对王微、鲍照、谢月兆等的评述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探讨 ,我们认为 ,其字面意思应为 :筋力强于王微 ,成就低于谢月兆 ;其隐含之义为 :筋力成就在王微和谢月兆之间。  相似文献   
146.
以完整自足的乡村社会隐喻系统为参照,对赵树理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进行细致的叙事学分析,可以发现赵树理将农民生存与农村革命两种话语形式糅合在一起互动互融的内在理路.此举并不仅仅是以社会变迁直接验证文学流变,而是力图从小说艺术发展中透视某些社会变迁在文学领域的再现或表现,以及某些文化因子的变化,使小说内部与外部的阐释得以契合相通,进而探寻赵树理笔下农民中国图景的特殊内涵.  相似文献   
147.
林放是我国新闻界一代宗师,现代著名专栏杂文家。著有《世象杂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赵超构文集》等。林放杂文很有特色,自成风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34年至1937年(南京);第二阶段:1938年至1945年(重庆);第三阶段:1945年至1948年(上海《新民报.晚刊》);第四阶段:1949年至1965年(上海《新民晚报》);第五阶段:1978年至1992(上海《新民晚报》"未晚谈"专栏)。  相似文献   
148.
试论明初岭南诗人赵介的生平、结社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介是明初岭南的重要诗人,是南园诗社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名列“南园五子”是理所当然。他的现存作品虽然不多.但是全面反映了他的生活方式、个性性格、学术修养、思想观念和处世态度.并形成了其独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9.
赵蕃感怀诗含蕴深广的特点,首先是对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艰难人生之路的深沉慨叹;其次是饱含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具体有愤慨于职业官僚专横凶残的嘴脸,痛恨官场言路不畅、谗巧害人,以及对官场凶险变幻的深深忧虑;再次是对个人穷愁潦倒境遇的悲慨.其成因既因为他作为理学之士对儒家道德伦理规范的坚持,也与当时内忧外患的政治形势和日趋衰落的社会风气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0.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同时塑造了两个侍妾形象,即贾政之妾赵姨娘,严监生之妾赵氏。小说家通过这两个姓赵的姨娘,把封建家庭的侍妾形象、社会地位以及她们所代表的侍妾文化,十分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赵姨娘有儿子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赵氏没有了儿子,她的命运却急转直下。赵姨娘和赵氏的命运可谓殊途同归。有儿子,并不能改善作为妾的地位,没有了儿子,作为妾的身份却牢不可破。到底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礼教左右人生,比较两个姓赵的姨娘的生命归宿,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