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37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基层民意机构的设立与推广,是新县制下基层行政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抗战时期国家进行紧急性民众动员的重要工作。鉴于基层民意机构实施之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保民大会的进展上,文章即以广东国统区保民大会为研究对象,探讨抗战时期广东基层民意机构实施的情况,并进而分析战时国家动员民众的能力以及这一基层政策最终对抗战产生了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22.
宋人史料记赵匡胤高祖(僖祖)“生于涿,长于燕”、“生于燕蓟”,井记其高、曾、祖三代祖先皆葬幽州;而涿州历史上长期隶属幽州,且曾为幽州治所,井与古幽州另一处治所蓟(今北京市大兴县)紧相毗连。由此可知,一直为史学界认可的赵匡胤祖籍“涿州说”不误。“保州说”虽亦有史料记载,实因赵匡胤祖母刘氏为保州人,在战乱中归宁保州并教养所携子孙直至亡故,于是赵匡胤叔伯辈中有落居保州一支,其为赵宋近亲宗族,非为赵氏祖籍所在。  相似文献   
23.
在清代这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士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生存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一形象 ,我们能够深刻地透视出本时期士人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的裂变。  相似文献   
24.
《新民报》是解放前中国最大的民间报系之一。邓季惺作为《新民报》总经理陈铭德的夫人和报社经营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对该报的发展壮大有重要贡献。她在报社充分发挥其企业经营才干,建立了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制度,使《新民报》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5.
王夫之衍《老》,一是为了拨正历来解《老》中的错误,还《老子》以本来面目;同时批评历史上因不善用《老子》而导致的祸乱。二是为了曝显《老子》之失,将它引导到儒家的正确方向上来。三是为了指出《老子》的优长之处,以与儒家大正中和之道会通。他的诠释和发挥着重于三个方面:以道为中心的本体论,以气为中心的宇宙论,以守一主静为中心的修身治国论。通过对《老子》之旨的重新揭示,王夫之表达了他既批评佛老又吸取其合理思想充实儒家的诠释方向。  相似文献   
26.
北宋中前期,澉浦镇完成军事性质向经济性质的转变。北宋后期至南宋中前期,其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南宋后期,澉浦镇渐趋衰落,其衰落与鲍郎盐场的分立并无直接关系,而与当时南北政权的政治军事格局转变相关。端平以后,蒙元发动灭宋战争,南北关系趋于紧张,澉浦镇作为临安门户,军事地位凸显,影响其海运事业,遂至衰落。澉浦镇的兴衰转变展现了南宋时代江浙地区通商与海防的矛盾,促使我们去反思江南市镇发展史的“延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27.
近代巴蜀诗人李士棻曾被曾国藩誉为“太白醉魂”,为曾府门下“四川三李”之一,其诗作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特色。然李氏仕宦不显,长期以来学界对其关注不足,学界近年不多的相关研究,多围绕国内所存的文献,对其诗歌创作进行艺术分析,对诗人的生平介绍多简单略过,没有严谨的考证,目前仍然很有争议。通过搜罗国内外现存典籍,综合目前所见李士棻本人著述,辅以晚清近代重要报刊《申报》和与李氏有交往的朝鲜文人文献,考证其生卒年及别号,冀为今后的相关研究解决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28.
与通常揭示的包拯事迹的取向不同样,包拯知端州时开展了创造性的营建。增建州署房舍,辟建菊圃、假山、轩及其配套设施,迁建崧台驿,创建丰济仓,为居民打井,创建星岩书院,并为建筑物作了蕴含政治性、哲理性深意的命名。  相似文献   
29.
王褒为人的行为方式与其诗文作品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从人心这个角度看,他是荷恩眄,忘羁旅,性格是软弱谨慎的,从文心即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他又不断地抒写着羁旅之感与归乡之念,不断地在和不幸的命运作着抗争。这种分裂人格的存在是由于王褒在历史的大变革以后戴上了人格面具,从而造成了人心与文心分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魏宝涛 《南都学坛》2012,32(3):62-65
"十七年"文学批评进程中,《文艺报》参与了读者批评舆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文艺报》建构人民大众读者批评空间的历史角色表现为:读者身份引入和存在的潜在策略需要;"双百"方针推广、整风运动和"反右派"等斗争中,《文艺报》积极建构人民大众读者批评空间,彰显权威建构批评规范及制造文化认同的媒介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