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37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报是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礼记》等儒家典籍中的报可以总结为报天、报神、报君和报亲等多种形式,并体现出宗教性、交互性、对等性、层次性、对象性和延宕性等重要特征。其运作方式主要有等报、差报和不报三种,各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作为一种隐性社会正义机制,报也有其潜在风险,需要予以仔细辨析。  相似文献   
32.
汉昭帝时期礼乐衰微,执政的霍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礼制建设停滞,同时霍光致力于与民休息,而礼乐之兴为耗资不菲的不急之务,自然不为其所重。于礼乐衰微相应,汉昭帝时期诗赋创作也同步衰落。与昭帝时期不同,汉宣帝致力于兴礼乐,礼乐之盛远胜昭帝时期。汉宣帝兴礼乐主要是出于巩固政权的现实政治需要,有意识地反拨霍光所行政策,以凸显皇权存在,重建旁落二十年的皇帝权威。为推动沉寂多时的辞赋创作,宣帝划分出辞赋大小之别,肯定形式“辩丽可喜”而融入仁义风谕的赋作。在宣帝兴礼乐的历史背景下,王褒《洞箫赋》最初命名为《洞箫颂》,努力发掘洞箫礼乐之器具的内涵,与颂仪、美盛德形容的“颂”义相联系,寓仁义风谕之旨,赋作本身也是宣帝兴雅乐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洞箫赋》注重阐发儒家雅乐内涵,与《礼记·乐记》音乐思想相通,强调竹材之德化、制箫以合礼、瞽朦奏乐、箫音的道德属性、箫乐的教化效果,乱辞部分表达了儒家对雅乐的“德音”定性,强调“从容中道,乐不淫兮”的儒家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33.
肇庆包公祠为宋代古建筑风格,配以岭南派盆栽与盆景点缀,体现了肇庆包公祠独具一格的环境特点.包公祠内摆放着约100多盆、20多种不同的盆栽与盆景植物,不同的盆栽与盆景组合成不同的艺术效果,使包公祠的建筑更显古朴雅致.  相似文献   
34.
《鲍照集》里的代乐府是乐府创作中的一个特殊现象,鲍照的代乐府虽然具有汉魏乐府创作传统的基本特质和不少表现元素,但并非汉魏乐府的复旧。“代”字标示了他在传统基础上的创变。 在《鲍照集》里的代乐府或借旧题裁己意,或用新题代旧题,标示了鲍照拟乐府与汉魏晋乐府创作传统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代乐府体所提供的考察角度,便于今人更清楚地看到鲍照对于汉魏古乐府传统和当时新兴乐府的不同,以及处理各种乐府体式的不同创作态度。鲍照的代乐府以五言为多,集中体现了他对汉魏晋乐府创作传统的认识:第一,取题多用旧题,小部分自立新题;第二,鲍照的代乐府五言中有一部分吸取了汉乐府偏重叙事以及场景表现单一性的方式,通过某个人物、场景或者故事的设计,集中地抒发自己的感想;第三,多用比兴虽是汉魏古诗共同的表现特征,但鲍照有一部分乐府的比兴句式更接近汉乐府;第四,汉古诗和乐府好从人生感慨和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某些名理,富有训诫意味,鲍照也时有这类总结性的诗句;第五,鲍照的代乐府文气贯通流畅,虽然有些作品已不免俳偶铺陈,但没有两晋古诗的抽象议论,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大体能够保持汉魏乐府的语言风格。当然,鲍照的代乐府最关键的还是抒情视角的普世性,即无论其中包含了多少个人寄托,基本上仍是采用代言体以及与此相应的传统抒情主题:鲍照代乐府古题的抒情都是从普世性的感受出发,所以这些代乐府题的主题内容都不出于生死感叹、去乡远游、人情亲疏、离别相思、从军赴边、游览京洛等汉魏乐府的传统题目范围,没有具体而特定的事件或背景的交代,没有倾诉感情的具体对象,触发感叹的真实原因隐藏在巧妙的比兴以及那些虚构的人物和场景之中,个人特殊的思想矛盾若隐若现地寄寓在人们共同的感受之中。 总之,鲍照的代乐府反映了鲍照对于汉魏乐府的体式及其创作特征的深刻体认,为唐代乐府学习汉魏乐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在代乐府中的创变,特别是乐府古诗化的倾向,带来了乐府表现视角的变化,对于李白的古题乐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学界对葛洪文艺观的研究已取得初步的成果,但多集中在概貌性的整体观视,着力于其中某一方面的尚有所欠缺,本文通过对《抱朴子》外篇的整体梳理,力图对葛洪文艺观中的文学批评思想进行一个稍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6.
军国民教育是通过对青年学生及国民灌输军事知识和尚武精神,强健体魄,振奋民族精神,最终达到“寓兵于民”、“强兵富国”之目的的一种教育。《大公报》能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努力介绍和推动军国民教育主张,表现了其作为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民初《大公报》军国民教育主张产生的历史条件、具体内容及评价的探讨,意欲理清该报对这一思潮的态度和主张。  相似文献   
37.
鲍文卿、鲍廷玺义父子是《儒林外史》中两个重要的戏曲演员形象。他们在书中的出现 ,与作者吴敬梓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及其道德理想密切相关。鲍文卿的宽厚品质是作者道德理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但作者自身思想道德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使鲍文卿这一形象在客观上具备了讽刺意味。鲍廷玺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似 ,作者意在通过鲍廷玺的蜕变过程 ,多方面地反映其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38.
《僮约》及《责髯奴辞》是汉代赋家王褒入仕之前的作品,在艺术上颇有成就,表现出作者世俗化和诙谐性的创作兴趣。入仕之后,王褒的创作风格和内容与此迥异,这与当时宫廷的政治需要和审美趣味有关。  相似文献   
39.
大字报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大字报作为一种特定的传播模式,在历史探源的基础上,因其自身的传播特点、社会功能和外界因素而导致传播变异。权力介入传播领域而出现的两者交汇繁衍,导致权力和传播的双重失控;群体参与的无序状态与狂热状态波澜互推,民主的舆论转换成集权的暴力  相似文献   
40.
基于百度指数,以余额宝资产规模为例,运用ARIMA模型构建引入互联网搜索量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同时建立不含互联网搜索量的预测模型,并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包含互联网搜索量数据的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更高,说明互联网搜索量数据包含一些在传统模型中未能考虑到的因素,该变量的引入有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为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决策提供更加精确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