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Since Prime Minister Howard's declaration in 2007 that child sex abuse in Northern Territory Aboriginal communities was Australia's ‘own Hurricane Katrina’, the trope of natural disaster has been a regular feature of print and television media coverage of Indigenous affairs in Australia. The effect of this rhetorical strategy is to separate what happens to Aboriginal people from the fabric of ‘mainstream’ Australian cultural and political life; to render it alien and unconnected to the relative privilege enjoyed by other Australians. This strategy also produces peculiar temporal effects by erecting a cordon sanitaire around Australian history and the national identity that it supports. Howard's comparison of Aboriginal disadvantage with Katrina, if read alongside his politiciz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Australian history, demonstrates an unwillingness to incorporate systemic injustice toward Indigenous people within the composition of that history. This article interrogat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nifold understandings of Aboriginal disadvantage and attempts to commemorate its violent history, as these aspects of Australian life are both integrated and refused by national identity narratives. Specifically, the paper reinterprets the trope of natural disaster as a means of comprehending Indigenous disadvantage and Australian identity by drawing on Walter Benjamin's philosophy of history. Benjamin's understanding of activism as a constructive retrieval of the past will be developed to reconnect catastrophe to history, and to enable an explora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at history as an integral condition of contemporary Australian identity.  相似文献   
22.
在《海南纪行》中,香便文的文明教养较为精致,这让他能欣赏大自然的原始苍莽,却难于理解原始苍莽之中生活方式的粗犷,在精细的眼镜下,粗犷也会变成粗俗。这是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化的遮蔽。香便文的道德感来自他的善良与优越,他的善良使得一切不公正都让他不安;他的优越却让他无法反省自身的视野,尤其是文化视野。在这一视野下,他只能看到汉人对黎人的压迫与剥削,却看不见西洋民族对非西洋民族的侵略与掠夺。  相似文献   
23.
在约翰·亚当斯第一次出使欧洲期间,他对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尊重的,两人之间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造成二人关系恶化的直接原因是在亚当斯第二次出使欧洲期间富兰克林被动卷入亚当斯和维尔热纳伯爵之间的争论。亚当斯与富兰克林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二人在针对法国的外交策略上的分歧。此外,年龄和性格上的差异也是造成二人冲突的重要原因。作为外交官,尽管约翰·亚当斯也有其缺点,但是,基本上是成功的。可以说,约翰·亚当斯是美国革命时期非常出色的外交官之一。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沃尔特·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即原著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5.
“毛主义”一词,是在美国反苏反华反共狂潮弥漫的政治气候中,由史华慈首先创造出来的,用以说明毛泽东的革命战略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此后的二十几年中不断地引发出一次次的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论争,史华慈本人也受到了来自左右两派的批判与攻击。这个过程,既客观促进了西方毛泽东学从新闻传记向学术研究方面的转变,也为我们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26.
杜尚创造的“现成品艺术”对20世纪中后期的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此前后,文学创作中也出现了利用先在的文本进行再创作的作品——现成品文学。本雅明以引语蒙太奇建构起了巴黎拱廊;凯奇以通写的手法重塑了文字文本的感观世界;歌德史密斯的极端抄写将“非创意写作”发挥到了极致;Flarf诗歌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内容将现成品文学引入数字化时代。这些作品不仅引发了对作者-读者-文本三边关系和“创新”的再度思考,还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在现成品文学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上留下的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27.
从G函数这个理论范式出发,构造出反映生产与金融并行的市场经济模型;并在局部均衡的意义上给定了相应的固定数量约束条件,从而将货币投入量或货币供给水平耦合到了模型之中,得到了可以进行货币使用量分析的初始结构。依据经济内在的固定替代弹性规律,计算出固定替代弹性矩阵,实际上就得出了经济运行的本底背景,置于该背景上的经济结构及其格局变化,便归于了增长率与约束条件相互独立变化的交叉效应结果。据此,通过实际观测货币数量的增长率与货币约束最小紧缩率之间存在的差距,陈述了通货膨胀的确切定义;再通过最小紧缩率的结构,分析出宏观干预的切入点和干预行为的陈述;最后计算出宏观干预的测度。  相似文献   
28.
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受到中国学界的重视,出版了不同的译本。对本雅明作品风格的不同理解,可能导致翻译实践的一些差异,或者把本雅明的“诗意思维”理解为文学想象,或者把“意象蒙太奇”理解为本雅明“诗意思维”的外化。可能是学科背景的差异,文学和史学的不同思维及知识结构,规定了不同的阅读眼光。本雅明的诗意思维并非表现为文学想象,而是体现为“意象蒙太奇”。这些意象都有具体的历史依托或文献依托。意象蒙太奇是本雅明文本的文体或风格特征,翻译时对本雅明文本中的种种意象需要坐实,澄清文本的晦涩现象。本雅明著作翻译时的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注意:用专名来表示特指意象;用所指明确翻译意象;保留典故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29.
文化心理学研究对动画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玲 《社会科学》2006,(9):140-145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往偏向于物质层次“硬”需求的中国人,现在对于情感和精神等文化层面的“软”需求日益突现出来,文化经济学、文化心理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中,文化心理学对动画文化发展所形成的深刻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0.
设M是单位球面S~(n+1)中的一个闭极小浸入超曲面,h是M的第二基本形式,s是h的模长的平方。根据Simons已得到的结果,若在M上有0≤s≤n,则s=0或n。本文讨论如下问题: s是否有另一个较大的值?若有,这个值是什么?此问题收集到[7],我们得到 定理 设M是S~(n+1)中的闭定向极小浸入超曲面,若s为大于n的常数,则 s>n+(5-17~(1/2))/(3+17~(1/2))n>n+n/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