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28篇 |
理论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15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我国西部散杂区苗族内部两个族群的互动关系为视角,从文化变迁角度进行田野观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族群是在民族其下可再细分的文化变量;族群研究有学院派与田野派之分,二派之间通过采取不同的研究思路,意在更清晰地解读国内人类学学术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丁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82-87
王弼之“无”,来源于对汉代有神论与自然思想的超越,对人格评判标准的启蒙,也是当时学术“名实”和“言意”之辨在王弼玄学思想上的必然体现,“无”更是对感性世界的直接抽象。厘清“无”之起源的哲学基础,有利于把握“无”之基本含义和特征:“无”并非只有单一含义,也非纯粹知识性的形而上,而是以现实社会经验为根基,以人心涉求为导向,具有深层次社会性的价值观念。以之为背景,就会有利于选择适当的研究思路,纠正过去研究“无”的有所失,有所偏,为全面正确理解王弼哲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关于《周易》中各卦爻辞的句读,学界争议较大。正确的句读是准确理解《周易》语言的重要保障。结合该书的成书地安阳的方言、上下文语境以及语篇结构考察可知,其《无妄.初九》之"无妄往吉",正确的句读当为:"无妄往,吉。"《泰.九三》之"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当断为:"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井.九五》之"井冽寒泉食"当断为:"井冽,寒泉食"。《既济》之"亨小利贞"当断为:"亨,小利贞。" 相似文献
4.
西汉比胥鞬屯田与戊己校尉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比胥鞬当在今鄯善,初屯时约有数百人。随着西汉屯田重心的北移,车师前部屯田人数逐渐增多。至元帝初元元年,汉置戊己校尉对车师前部屯田力量进行了整合,以戊己二校尉领护车师屯田。 相似文献
5.
学《诗》以言,魅力倍增——略谈《论语》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颇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69-73
《论语》既有直接对《诗》的引用,也有对其赋比兴表现方法的运用。无论是哪种运用,都能使人感悟到《诗》的美感和作用。"诗言志",表达的是情感,来自于形象思维,这种文学的思维与美术的思维颇为一致,都是对事物形象的描绘。《论语》学《诗》以言,语言表达技巧高超、魅力倍增。 相似文献
6.
李红丽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
王弼的“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是对老庄“美在自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种自然观建立在“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基础之上,并从总体上表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重视自然、崇尚朴拙的审美风尚。这种审美风尚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自然天放的人格美、怡情畅神的自然美和自然天成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兵车行》与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都是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反对开边战争,但由于作者生活境遇、所处位置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两首诗所折射出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亦不一样,但他们同样都是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8.
霍志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3):108-112
“厅壁记”是镌刻在古代衙门的墙壁上,记述历代职官沿革、制度得失、官员迁转等,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一种文体.唐代御史的厅壁记写作重视“法”的作用,有些甚至上升为国家意志,与粉饰太平的馆阁文学大不相同,是中国法制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代御史的厅壁记写作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1)李华、柳宗元的诸多厅壁记均用散体文写就,简洁真切,议论精警,已开中唐古文运动的先声.(2)唐代御史在厅壁记创作中注入鲜明的主体意识,语言辛辣,发人深思.唐代御史厅壁记的文献学价值表现在:一是订补现存史志文献之阙,促进唐史研究的深入;二是有助于对唐代文学发生背景的了解.唐代御史厅壁记因观览人数较多,其公众宣传、社会传播、舆论导向之作用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张盈盈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4-79
魏晋是个体自我觉醒的时代。王弼作为士阶层的典型代表,援道入儒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倡导在尊重个体本性的前提下重塑名教的权威。道家的自然既是世界的运行法则也指个体的自然本性,它是个体与名教沟通的桥梁。个体既是名教的遵循者也是名教的载体,对名教有效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王弼名教与个体统一的名教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自然之性是名教存在的基础;自然之道是名教施行的方法;“性其情”是名教与个体统一的人格范式。个体安于名教,圣王施行名教,以及性其情的个体人格范式。个体与名教的统一,既可以维护个体本性又可使名教生命力持久不息。 相似文献
10.
董莲池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6-29
文章从字形分析入手,研究了"鱼■匕"铭文中的"■"字,否定了将其释为籀文"顶"的传统看法,论证了"■"是三晋文字中的"颠"字,在铭文中应就本字解之,不得读为"鼎",由此出发,对铭义重新做了解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