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459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章主要研究庾信骈赋中常用颜色词的语义系统.根据范畴理论,将庾信骈赋中的颜色词分为青、赤、黄、白、黑五个范畴.首先,简要分析了庾信骈赋中颜色词的总体数量、词形和组合概况,研究发现,庾信比较喜欢用亮暖色,最喜欢用的是“白”范畴和“赤”范畴的颜色词.其次,文章重点分析了“青”范畴中的“青”和“春”,“黄”范畴中的“黄”和“金”,“赤”范畴中的“赤”和“丹”,“白”范畴中的“白”和“苍”,“黑”范畴中的“玄”和“黑”的语义系统.最后,文章将颜色词的语义分为原型语义和非原型语义,而每个范畴中都有一个原型颜色词,重点分析了原型颜色词的非原型语义的产生机制,认为其产生机制主要有隐喻、转喻和社会文化赋予三种.  相似文献   
72.
彭鹤年 《云梦学刊》2014,(3):112-114
水彩画作为外来画种进入我国已经有一百年多年的历史了,中外画家都是运用光与色的表现手段来增强绘画的视觉艺术效果.水彩画所依赖的表现形式“水中作业”,充分体现了“水与色”、“光与影”的交融,在水与色的融汇中把握好光与色的度,这种“度”就是指水彩画轻盈润泽、淋漓酣畅、惬意明快的“度”.只有掌握好“度”才有“水彩味”.这种“水彩味”是水稀释颜料的效果,是水彩画的个性语言的表达,是其他画种无法企及的晕染、渗化的独特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3.
陕西水彩艺术的发展步履艰难.客观认识和评价陕西水彩艺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真总结和分析陕西水彩艺术几十年来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正确面对21世纪陕西水彩艺术面临的新问题,将对推动陕西水彩艺术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4.
片面地以阶级论待鲁迅,就会视鲁迅的观念为非"人性".实际上,鲁迅的作品是真实人性的张扬,真情实感的流露,具体人性的再现.鲁迅散文中也闪显着"人"和"人性化"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光辉,充分展示了自我的思想意识、心灵感悟,宣泄了内心的情感,充满着人性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75.
宋代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史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分布于两川的大足和安岳、陕西延安、浙江灵隐、湖南江永等地,尤其是重庆的大足石刻最具代表性,不仅堪为中国石窟艺术的辉煌总结,也是宋代石窟艺术的典型之作及设计意匠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其独特的色彩观及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作为宋代石窟艺术的缩影,在色彩设计上体现了形色同构、圣俗通约的特点.作为两宋的“时代色相”,其色彩观念系统体系为历时性、规约性、共时性、经济性、技术性、感知性、无意识、比兴性;作为宋型文化思想的物质化承载,标志着佛教石窟艺术彻底完成中国化、风俗化和道儒石窟高度成熟化、体系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76.
中国传统戏曲服饰中的图案纹样及色彩搭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融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服饰文化为一体,活态传承着民族戏曲文化,耐且还有着自身突出的象征性特点,在搭配上也具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象征义和规律的运用,对表现戏曲中的人物起到了准确传神、正确定位的功效。  相似文献   
77.
诗人艾青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将印象派绘画中"色彩分割"或"色彩并置"的运笔技法和色彩技法,转换为诗歌语言词块或句块的(意象)并列、组接。词块(句块)与词块(句块)的并置、组接形成了艾青诗歌语言的"空缺"与"断裂",瓦解了诗歌语言的语言规则和语义逻辑,引发了读者的创造性想象和"延伸/保留"等阅读行为,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并通过词块的叠加"化美为媚",为实现诗歌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的转译再现,为弥合其相互分裂引起的表现与解读的缺陷与形变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8.
选取先秦经典诸子散文六部,对其颜色词范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颜色词的搭配对象,对颜色词的语义进行了解释。在此基础上,发现先秦颜色词的语法特点和认知特点:从语法上看,表现为颜色名词大量出现、颜色动词逐渐增加、颜色词受到副词修饰。从认知上看,表现为六大颜色范畴基本成型、颜色认知体现出不均衡态势、典型颜色凸显、对白、黑、红三种颜色的认知更显精细、颜色词隐喻更具体生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9.
颜色词"黄"的非颜色意义纷繁复杂,共有4个义类7个意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与"土地"义有关的义类,而表示"色情"意义的使用频率则远高于其他意义。在对颜色词"黄"的非颜色意义进行教学时,应该重视其意义间的引申关系,结合其出现频率,并兼顾教学对象的母语背景。  相似文献   
80.
张丑平 《阅江学刊》2010,(6):99-103
岁时节日以其多样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其中江南节日因其鲜明的地域色彩成了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叙事场景。明清小说中的江南节日体现了江南小桥流水、画船相连的水乡特色;诗酒风流与风花雪月的享乐风气和浓厚的商业氛围与较高的消费意识。在叙事功能上,江南节日为小说中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具有特殊情调的环境氛围和叙事场景,通过促成人物性格的变化或作为重要的叙述线索推动了故事的进程。一部分节日也因其节俗的原始意义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