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6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30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486篇 |
理论方法论 | 73篇 |
综合类 | 2101篇 |
社会学 | 4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174篇 |
2011年 | 252篇 |
2010年 | 178篇 |
2009年 | 179篇 |
2008年 | 164篇 |
2007年 | 203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208篇 |
2004年 | 190篇 |
2003年 | 172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71.
吴翔宇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62-66
鲁迅小说对代际伦理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在展现"长者本位"观对"人之子"残忍的戕害和压榨的同时,还揭露了国民对宗法精神的眷恋与维护。"逆子"的出场导致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审父"意识的开启。鲁迅立足于"以幼为本"的观念,既肯定幼者的自然天性,同时对其身上的根性进行了启蒙审视,体现了一种现代品质的、崭新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2.
江枫和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02-106
著名诗歌翻译家江枫1981年在《诗刊》杂志上发表的5首艾米莉·狄金森译诗是中国大陆最早的狄金森汉译文,他1984年出版的《狄金森诗选》是中国第一本狄金森诗歌汉译选本。江枫的译本忠实可靠,与其它译者翻译的狄金森诗歌汉译本相比,再版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对在中国普及狄金森诗歌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173.
刘亚男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6-78
陆机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存在尚"清"倾向。这种音"清"为美思想的产生,主要受音乐审美的历史传统与魏晋文人尚"清"的时代风尚的影响。音乐之"清"的美学蕴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音色的清亮,情感的清悲,品格的清雅,意境的清真。 相似文献
174.
张重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61-63
文章分析了鲁迅、曹禺等二、三十年代作家对父子母题的处理及其中所隐藏的文化内涵。父子母题的处理在新文学中有着独特而复杂的文化意义:它既背负着反传统的精神使命,又融入了日常亲情和人生伦理的意味。这种取向的混杂使其意义显得隐晦难明。因而,疏理这种意义隐晦的情形,并借此揭示新文学在精神开掘方面所达到的深度就成了文中之旨 相似文献
175.
肖振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3):73-76
在鲁迅于民国后经历的近8年"S会馆"的孤寂生活中,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做着辑校古籍、抄古碑的工作.关于"抄碑的目的",周作人等曾做出过解释,认为是政治原因.笔者认为鲁迅的抄碑、辑校古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精神苦闷却是主要的心理动因.同时,鲁迅还有自己的追寻,正是这一时期的潜思默想,鲁迅最终从魏晋汲取养料,取得了与五四文学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76.
177.
历史名人人格心理计量研究初探——以鲁迅为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晨海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96-100
以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鲁迅为个案,通过引入人格量表评定,把量化指标与个案材料相结合,以此克服传统个案研究重描述、偏主观、以质性分析为主的不足之处,力求较为科学、客观、量化地勾勒出鲁迅的人格面貌。研究中运用的人格计量工具主要为根据经典人格理论编制的“心志图”、EPQ量表、MBTI量表。评定人员分为心理学专业人士和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两组。然后把评定结果与搜集的其他LOTS资料相印证,从而全面描绘鲁迅的人格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8.
张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65-72
古代儒家成系统的诗论 ,出自对《诗经》的解读 ,较早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四家说诗互有异同 ,但无论是讲诗言志 ,或是以比兴言诗 ,还是谈风雅正变 ,都以“美刺”为一贯之宗旨。这成为汉代诗学思想体系最显著的特征 ,奠定了中国传统诗歌理论批评的政教纲领 相似文献
179.
180.
何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6):20-25
理学虽以批判佛教为动因,但理学自身的建构不仅使批佛弱化,且呈现出儒佛混为一谈的现象,因此胡寅《崇正辩》实是南宋初期理学家批判佛教的重要著作。胡寅对佛教的批判,虽从清理佛教外在形式入手,但实际上却贯彻着他在根本理论问题上的立场与见解。胡寅揭示了因果报应的功利性本质,强调了儒家道德思想的自主性原则;同时他将善恶祸福无常对应的问题从道德哲学的论域中清除了出去,阐述了湖湘学派由实在性自然引申出价值体系的理论,并最终落实在儒佛心法上的比较,彰显出儒与佛的真实性与虚妄性。胡寅在批判佛教中所阐发的思想,对于后来朱熹的思想建构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