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9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29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93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1532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体育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健康第一"的思想,提出明确的体育意识和良好的锻炼习惯,规范着人们的体育行为;高校要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切实发挥体育的本质功能;高校的体育小环境要推动社会的大环境,以期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2.
王维深得《维摩诘经》要旨,以维摩诘为楷模。其诗深广地渗入《维摩诘经》的美学思想。王维诗境不智求,不象取,以禅心统摄世界。心性平等若虚空,笔墨蹊径,无复可寻。诗人悟得净智、净心、净土,万事万形,皆由心出,诗境便成为好净悉现之净土。语言既是造道之致,不复缚在文字,诗便进入无言真境。道悟诗悟,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13.
民众意识、乡土意识之研究是中国社会史研究中一块方兴未艾的领域。经过长期田野访查 ,以搜集到的近 2 0 0种祁太秧歌剧本为蓝本 ,对清代和民国时期晋中地区社会的民众意识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与地方社会民间活动的增多 ,推动了祁太秧歌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走向繁荣 ,如剧目大量涌现 ,演出班社的组建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化。秧歌剧本中的婆媳形象是具有乡土象征意义的角色 ,她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乡土意识最深入、最基本的伦理纠葛表现 ;在经济发达、商业行为频繁的晋中社会 ,商人家庭更容易上演妻子的婚外恋故事 ,乡土意识中虽没有明显的“抑商”情节 ,但仅仅对财富的占有并不能使商人成为乡土社会中的“精英” ;清代、民国时期 ,烟赌二毒成为晋中社会的恶瘤 ,秧歌戏中的乡民对烟赌表达出深切的痛恨 ;晋中社会仍保存着“士农工商”的职业划分意识 ,但更多地表现出传统精英文化在乡土社会的沦丧。由此可见 ,秧歌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形式 ,对于分析民众意识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对秧歌的研究 ,体现着中国社会史研究向本土化迈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4.
论述了数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数学的文化观念对于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并就若干问题提出了作者本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5.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在宋代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的历史大背景下,其思想中渗透着佛、道二家相融并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趣,反映了宋代文士独有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性格。文章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对姜夔的佛禅思想做分析,进而对姜夔思想和心灵世界中的佛禅因素及南宋文士佛禅因缘背后的文化现象做了解和探寻。  相似文献   
116.
《舞姬》、《阿部一族》、《高濑舟》是森鸥外的三部代表作品,在这三部作品中,他呼吁个性解放及自我觉醒,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森鸥外所处的时代正在进行着效仿欧洲的改革,但是在很多方面又只是粗浅的表面的维新。因此,森鸥外自觉有义务地进行文化、思想上的革新,去向旧思想展开挑战。  相似文献   
117.
纪实美是摄影艺术独具的美学品格。但是 ,纪实性只是艺术创作的手段和方法。摄影艺术是“心”与“物”的结合 ,“情”与“景”的结合。摄影艺术的真实是“双重的真实”。典型化是一切艺术美的核心 ,也是摄影艺术美的核心。摄影艺术典型化的基本方法是选择。决定摄影艺术美的 ,还在于摄影作品要有形式美。摄影艺术的形式美有特有的组合材料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8.
武汉方言里常常听见人们说的"慢点"除了和它在普通话里一样能做形容词外,还有其他的意义和功能。从语法意义上来看,"慢点"在复句中做关系连词,有假设和假转两种情况;从语用价值上来看,"慢点"句强调了结果,有一种"未雨绸缪"的感情色彩,同时它也能精简语言,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9.
20世纪初,梁启超在佛学研究中开始注意到佛教文体对中国小说的影响;在文学史著述中,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出于时代要求与个人兴趣,对佛教文学予以了更多关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则真正、切实地从小说艺术的角度分析了佛教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对我国小说的深远影响,此书之研究结论多有发凡起例之功。20世纪下半叶,代表着“佛教与中国小说”研究最新进展与较高水平的专著当推张中行与孙昌武二人的同名著作《佛教与中国文学》,孙氏的著作把该领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此外,单篇论文方面则以早期的陈寅恪及季羡林等人的文章尤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0.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some of the leading features of Erving Goffman's action theory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orthodox’ paradigms of sociology, viewed as a structuralist and functionalist science that defines social constructs by their shared rules and values, and as a drifting of action, in the sense of intention, toward an individualistic version. The author examines Goffman's shift of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rom the boundaries of a social sense of action to the social dialectic of ‘defining a situation’ (W. Thomas) as conducted by the social actors in a renewal of Simmel's ‘empowering covenants’ (wechselwirkung) in the multiple casual social connections that make up the ‘social buzz’ in a society. The author moreover discusses Goffman's action as a kind of playacting regulating cognitive and expressive face-to-face ‘traffic’ between the social actors. This relational dynamic creates an interactive play based on encounters – in which one's opening to another is fraught with risks of deception – regulated by trust as a central resource for social interactions. Trust, in its interpersonal and systemic variants, constitutes a universal social datum and an elementary precondition for social exchanges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Trust, thus, functions as comparer between reciprocal expectations and a regulator of freedom tending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a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