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2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353篇
社会学   169篇
统计学   2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1.
Sanctioning increases cooperation in public goods games, but not indiscriminately under all conditions and in all societies, and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sanctioning exercises its impact on behavior are yet to be studied in detail. We show experimentally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sanctioning, our experimental subjects adjust their behavior in order to avoid being a free rider. They do this not only in the STANDARD sanctions treatment, where they directly experience any sanctions assigned to them, but also in our main treatment, the SECRET sanctions treatment, where no information on sanctions received is available until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We observe no such free riding avoidance in the treatment without sanctioning. The mere knowledge that sanctions might be assigned increases cooperation among the members of our subject pool; subjects expect that non-strategic sanctioning occurs against the free riders. Moreover, these expectations are correct as we observe a similar pattern and extent of sanctioning in both treatments. We propose that sanctioning in itself is a social norm and may be culturally dependent, as sugges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9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oice of critical values for testing both non-sequential and nested sequential sets of constraints in the standard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Modest increases in (e.g.) t-ratio critical values relative to their one-off values are often sufficient to maintain proper size. A Bayesian decision-theoretic approach, highlighted by the Schwarz (1978) criterion,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deriving consistency and asymptotic local power properties of both forms of testing (data mining)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93.
1937年7月至12月,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力主继续保持中立静观的消极政策。这种主张并非是一味的消极退让的产物,而与格鲁对远东形势发展的预估和设想有很大关联。在他看来,只要能合理利用外交技巧,就可能同时兼顾美日关系、美国在远东的实际利益和其所坚持的原则,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机会主义的设想反映了格鲁的外交观和他对美国远东利益的认知,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人士在远东外交问题上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4.
英汉动物习语中喻体的跨文化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影响英汉习语中喻体异同的文化根源,并说明在翻译实践中怎样做好喻体的跨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95.
铸态屈氏体高铬铸铁用于水泥磨球已经问世。本文对 Cr13白口铸铁如何得到屈氏体基体组织进行了试验研究。在 Cr 含量一定时,随着 Cr/C 减小,砂型浇注时,过冷奥氏体铸态转变为屈氏体量逐渐增加,金属型浇注时则不易转变。当 Cr/C≤4时,砂型和金属型试样铸态均能得到全部的屈氏体基体。金属型开型后铸件置于550℃炉内保温一定时间随炉冷却,高的 Cr/C 材质亦能得到屈氏体基体组织,但增加了生产工序。加入微量铝可使含碳量在2.6~3.0%的中碳材质砂型和金属型铸件铸态得到屈氏体基体,并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6.
皮尔士早年曾受严格的逻辑训练,坚持以逻辑学为学术目标,一生热情地追求逻辑学的改进和应用。他的逻辑思想具有广阔的视野,对于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他作为一位伟大逻辑学家,长期不被人理解,只是在近几年才重新得到发现和重视。  相似文献   
97.
UCP600相对于UCP500,在内容上作了大量实质性的修改。进出口商掌握信用证业务操作中的最新变化,对进一步促进我国贸易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对UCP500和UCP600不同点分析的基础上,对进口商和出口商在信用证的运作的具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应如何应对UCP600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
诸多学者追随汉布林,对标准谬误论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批评。这些批评无疑大大促进了谬误研究。但是,不仅这些批评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而且也存在从新的视界重新解读标准谬误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some distributional properties of quadratic functionals of the ordinary and 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s (fBms). As far as the ordinary Brownian motion (Bm) is concerned, those properti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extensively. A transition from the Bm to the fBm is not straightforward. Som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dealing with the fBm are explained, and a way to solving the problem is indicated, and some conjecture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00.
高校辅导员专职化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学生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良传统。伴随着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的专职化也经历了创立、发展、挫折、恢复、稳定、再发展的过程;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岗位设置规范与任职条件及其待遇的提高是两大显著变化;未来的辅导员队伍,朝着科学化、职业化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完善辅导员制度,职业化和专业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