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儒家的宗教性问题,是近百年来中国思想关注的热心问题.在制度化儒家解体之后,如何为儒家寻找一个制度性的依托,也是近代儒家思想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这些活动中,以康有为及其弟子所推动的孔教会的活动最具影响力.孔教会的出发点是试图为儒学在现代中国寻找一个合适的发展空间,对之的了解可以加深对儒学在近代转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2.
吴藻及其杂剧《乔影》中所体现的性别意识 ,有其丰富的内外成因。第一 ,吴藻向往的名士虽源自六朝但又不囿于六朝 ,带有她自己的理想 ;第二 ,吴藻的“性别错位”意识不仅表现在《乔影》中 ,在其他体裁的作品中也时有反映 ;第三 ,吴藻的性别意识得到她周围男性文人的鼓励 ,其师陈文述尤其大力提倡 ;第四 ,吴藻周围活动着一批和她的思想感情相通的女作家。由此推知 ,那一时期的社会可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3.
试论陈独秀和区声白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初,陈独秀和区声白通过书信往来针对无政府主义展开了激烈论战,焦点集中在关于自由、联合、法律与契约、阶级战争与权力集中四个方面。双方除了分歧外,在反对绝对自由、进行革命以推翻现存制度等方面也达成了共识。虽然区声白的认识在理论上的偏见自不待言,但他对自由的阐释以及针砭时弊的现实关怀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4.
文学编年史是一种专题编年体史书,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陈大康教授的新著《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展示出编纂者的一双慧眼、一片深思和一番诚意,为我们提供了堪称典范的文学编年史著述体例,不仅体现出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提供了极大的史学功能。  相似文献   
115.
为避开儒家思想立场,更客观地把握陈献章“自得”这一重要概念,借鉴阿尔都塞关于意识形态的某些思想洞见,通过中西认识论的比较,分析“体认”“贵疑”和“自得”几个关键词。研究认为,“体认”是用儒家意识形态解释、塑造个人的生活体验;“贵疑”是召唤个体抛开书册,获得与儒家思想的真切认同;而“自得”标志着儒家意识形态主体的诞生,即一个把自我视为儒家价值观的独立源泉,并自由地臣服现实秩序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6.
普通高校开设趣味田径课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刻分析了目前普通高校田径课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趣味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普通高校开设趣味田径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趣味田径运动的价值、特点、分类以及创编原则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17.
李大钊、毛泽东、陈独秀都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即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三者的农民思想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三者在对农民运动的总体认识、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农民的指导思想三个层面存在共识,三者的差异性体现在研究方法、理论运用及革命道路选择这三个主要区别上。比较和分析三者在农民思想方面的认识,可以引发对农民问题的现实思考,为当前农民的政治现代化、社会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8.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05,(4):128-131
陈寅恪先生的学术精神与品格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二是执着的求学态度和不懈的创新精神;三是高度的使命意识和崇高的牺牲精神。陈寅恪先生的学术精神和品格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9.
湖南诗人张枣《危险的旅程》一诗,与希腊诗人埃利蒂斯的《礁石的玛丽娜》,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玄学诗人约翰·邓恩的《离别辞:节哀》等作品具有互文关系;结合张枣自己的诗论《危险旅行——中国当代诗歌的元诗结构和写者姿态》,从《危险的旅程》一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以及他基于中西对话基础上的对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危机的洞见和元诗学理想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