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臣瓒《汉书音义》研究是《汉书》旧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向为古今学者所重视。臣瓒姓名存在六种不同说法,迄今尚无定论。朱希祖曾提出臣瓒为“裴瓒”说,而其文在海外已难寻觅,这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项研究在海外的顺利进展。朱希祖认为,裴氏为河东名门望族;裴瓒之官职“秘书郎”与“中书郎”职可互通;《晋书·裴瓒传》不载其集解《汉书音义》乃因史笔所讳。  相似文献   
42.
陈寅恪与赫尔德——以了解之同情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著作中使用的“了解之同情”一语的源流来自德国启蒙时代的重要思想家赫尔德,此语特指对古代历史、思想、艺术进行一种深入其境的理解和思考并寄予一种同情。陈寅恪使用此词来自其游学欧美的学术阅历,或是翻看西方哲学书籍、史籍,或是借助吴宓的帮助,或是间接来自师友白璧德,以一专门学术用语从德语语境进入汉语语境,作为历史背景看20世纪初期中国学者对西学的借鉴与运用。其次,陈寅恪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颇为著名的以文化而非血缘论种族认同的种族文化观和赫尔德在种族文化问题上有共同之处,可能受到赫尔德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启发。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名誉会长陈立健先生,悬壶济世,杏林弘扬真粹的六十年.反映中医药在新加坡传播的历史,更看到中医事业发展的明天.  相似文献   
44.
陈云党建思想有着丰富的思想和内涵,深刻反映了陈云对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从思想、组织、作风等几方面对陈云党建思想进行科学归纳和述评,建构陈云党建思想的主要理论框架。陈云党建思想是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进行独立探索的理论结晶,其党建思想在理论特色上具有五个特征:高度的战略性、理论的创新性、鲜明的实践性、体系的严密性、语言的质朴性。  相似文献   
45.
本文通过评述陈正祥所著<中国文化地理>一书,分析陈正祥在书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分析的思维、观念和方法;并企图探讨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文化史研究的范式问题.  相似文献   
46.
陈云党建思想的特色之一,是他的学习型政党思想。这包括: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坚定共产主义人生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方面强调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意义;从学习党的基本理论、适应完成中心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历史与时事政治、科学文化水平等方面阐明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从中央提倡与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向书本学习与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相结合等方面阐明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原则与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47.
陈亮以一世英豪自勉,疾呼恢复,倡言王霸,尊崇功利,其在思想领域所作摧陷廓清之功早已为世人所认可。陈亮慷慨作论,径遂直陈,一任忠义之心、婞直之性袒露无遗,少有吞吐嗫嚅,颇具阳刚之气。其文亦气势恢弘,笔力矫健,情感激越,灵思奔腾,往往使人心骇目夺,足与当时文章家相颉颃。尤其在软媚之风弥漫的南宋文坛,陈亮之噌吰鏜鞳,如洪钟巨吕,振聋发聩,催人警醒,不无针砭时弊、拨乱反正之效用。  相似文献   
48.
浙东事功派是南宋时期宋学内部与理学相对立的一个重要学派,主要讲究经世致用之学,对于空谈道德性命之学的理学采取批判的态度。在人才教育上,事功派和理学派也有尖锐的对立,尤其突出表现在人才教育观、教育目的论、教育内容观和教育实践观等几个方面。陈亮、叶适作为事功派的主要代表,在理学盛行的南宋时期,能大胆冲破理学的禁锢和束缚,明确提出功利性的人才教育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明代后期启蒙思想的肇端。  相似文献   
49.
陈云作为我党两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表现出人民性、务实性、稳妥性、平衡性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50.
陈毅在盐阜淮大地上曾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他在指挥新四军与敌寇顽军浴血奋战取得军事斗争胜利的同时,还创作了许多战斗的诗篇,既鼓舞了军民奋勇杀敌,又以此为媒介争取和团结了当地的众多社会名流、乡绅文士,结成最广泛的抗日统一阵线,使得军事武装斗争与文化战线的斗争相互配合与支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