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陈宏谋民本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谋是清代著名的清官和文化名人,他的民本思想较为系统和全面,富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知民”是陈氏民本思想的前提和出发点;“为民”是其民本思想的核心;“养民富民”是其民本思想的基石;“教民”是其民本思想的源头;“安民”是其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上五个方面是完整的有机统一体。陈氏的民本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2.
李泽厚与陈炎的儒道互补研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泽厚与陈炎对于儒道为什么能互补、如何互补、互补的结果、如何评价这一互补等问题 ,有着不同的回答。比较而言 ,李泽厚为适应“自然人化”理论 ,针对“儒道对立说”的偏颇 ,更强调两家的同一 ,并选取了多种方法来阐发自己的主张 ;陈炎坚持“价值中立”、“方法多元” ,以区别于周而复始的重新评价和单一的“学术规范” ,因而能够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解释儒道之间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揭示这两大文化源泉在民族历史及美学史上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73.
依托具体文本,文章从文化思想、存在意识等方面对张枣的古典诗学渊源进行探溯。由“天人合一”思想集中体现的儒家文化意识,让张枣相信诗人应该在诗歌中重建人与世界、自我的和谐关系。他的诗歌内含对现世生命的体谅,对生命领略麦芒似的浓缩,并注重把世界糅合进心境中取其精粹,在诗境中提升人境,以“内在超越”追求诗与生命的动态和谐,在诗歌中赢得“溢满尘世的美满”。  相似文献   
74.
清民之际,随着中国摄取西方文明的进一步推展,知识界汲纳西方文明的重心开始逐步由技术移植转向制度文化的学习与改造,见诸议论的内容涵括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等诸方面。在此背景下生成的"文学革命"概念,展现了术语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对于这一概念生成经历的考察,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深入理解中国文学和思想文化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75.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社与同盟会是发动辛亥革命的一双犄角,创造了知识分子参与人民武装革命的典范,同时也进行了一次舆论能推翻一个政权的典型实验。南社这些敢为天下先的创举,其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6.
光绪双梧书屋俞樾校本《历代赋汇》中所录赋序,除承袭《文选》内序外序不分、以史辞为序之外,还有序、文不分,作者姓名与时代不当,有序而又未予标记等错误。  相似文献   
77.
在现有的各种断代分体文学全集中,《全宋词》的编纂质量是第一流的。但这样一部几百万字的巨编,疏漏和错误也在所难免。文章就其中崔敦礼、陈造、黄定、王自中等四家小传的28条疏漏和错误,予以补正。较重要者有:考出崔敦礼的生年约为绍兴三年或四年,首任差遣为高邮军主簿。考出陈造曾任平江府学教授;历任浙西路、淮西路安抚使司参议,而非“淮浙路安抚使参议”。考出黄定曾知潮州.而非“温州”;曾官兵部员外郎,而非“工部员外郎”;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国子祭酒,有《黄定文集》等。考出王自中亦字道夫,号因轩居士,淳熙五年进士;其分水县令、通判郢州、知邵州、知兴化军等差遣实未到任;有《因轩居士文集》等。  相似文献   
78.
在昆曲问世之初,太仓王世贞以其曲学论著《曲藻》和传奇《鸣凤记》为昆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曲藻》涉及了与昆剧相关的诸多重大论题,开了昆剧理论批评的先河。《鸣凤记》选择了有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社会事件为题材,以真人真事入戏,表现了剧作者全新的创作观念,开创了“时政传奇”也即昆剧“现代戏”的新门类。  相似文献   
79.
朱利民  黄蜺 《唐都学刊》2005,21(1):122-127
~~陈寅恪学术行迹编年考订@朱利民$西安文理学院高教研究室!陕西西安710065 @黄蜺$长安大学社会科学部!陕西西安710061~~~~[1]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0. [3]陈寅恪.陈寅恪读书札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89. [4]陈寅恪.柳如是别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陈寅恪.寒柳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陈寅恪.金明馆…  相似文献   
80.
咸立强 《殷都学刊》2007,(2):116-120
创造社"社团"研究走过了萌芽、奠基、发展、沉寂与兴盛等几个历史发展阶段,经历了政治、文学与市场不同视点的聚焦。在郭沫若、郑伯奇等创造社同人及其他创造社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下,社团研究已走上了经典化历程,出现了郑伯奇模式等难以逾越的成果。创造社"社团"研究经典化的历程,为剖析文人、社团与社会各种因素的互动提供了绝好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