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蔡元培与陈独秀教育思想共同特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和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都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他们都肯定教育在救国、兴国方面的社会作用,针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提出了“五育并举”、“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并提出了平民教育、个性教育等新的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关系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深入比较探讨二者教育思想的共同性特征,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的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及特点。  相似文献   
92.
《学贾吟》是陈季同的中文诗集,记录了他1896年前往湘黔探矿的前后经过。践约与商业是他此行的直接动因,而强国梦则是他此行的根本原因。但陈季同对现实的估计过于理想,最终,他还是失望而归。一路途中他对回国后的个人遭遇进行了痛苦的回顾,将自己的不幸归结为个性因素。实际上他的悲剧性命运直接系于晚清政局的派系倾轧。他对时局的深层思考促使其将全部精力转向了兴办女学、创办维新报纸《求是报》、参与维新变法活动、向国人介绍西方法律及社会制度等。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和陈季同不修细行的才子作风,及两位法国夫人先后离他而去,不幸的婚姻限制了他进一步的成就。  相似文献   
93.
20世纪30年代的清华大学历史学系,在数年之内汇聚了陈寅恪、蒋廷黻、雷海宗等硕学名师,确立了具有特色的教研方向,亦培养出邵循正、王信忠、何柄棣等一大批日后的著名学人。清华历史学系一度成为国内学坛之领风气者。清华历史学系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时任系主任蒋廷黻的个人努力密不可分。蒋氏依照个人之史学观,结合当时中国社会之实际来树立清华史学研究的方向,同时精心选拔可造之才以备教研,促成了清华历史学系的发展与繁荣。朱延丰出国案恰能体现蒋氏的此种努力和用心。  相似文献   
94.
张晚林 《阴山学刊》2006,19(2):24-29
徐复观对中国画人艺术修养之嬗变的心性学考察,论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一画"之间的精神升进关系,而这种升进正是画人人格修养工夫之所致.在此基础上,徐复观进一步提出"画的究竟义",由此可以解明艺术在以心性学为主导的中国文化中的根本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95.
自酿葡萄酒的卫生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手工酿造的葡萄酒为原料,分别用维生素C试验盒法、密度瓶法、甲醇比色法和大肠菌群9管发酵法来测定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酒精度、甲醇的含量,维生素C含量、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情况.结果显示,自酿葡萄酒的酒精度达(8.24~8.28)%、甲醇含量为0.029g/100mL,符合国家新标准中规定的红葡萄酒甲醇含量.维生素C随着酿造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下降,由20d的28.536μg/mL降低到90d的25.013μg/mL.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6.
宋代诗论中有两种“换骨”说,即黄庭坚提出的“夺胎换骨”法和陈师道提出的“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的诗论主张。前者源于佛禅话语,是以禅喻诗的著名诗论;后者出白道教内丹学说,是以仙道论诗的典型诗论。陈师道“换骨”说与黄庭坚“夺胎换骨”法截然不同,而与黄庭坚“学诗如学道”有联系,是指学诗的艺术修养过程,通过勤奋、艰苦的研习,最终达到理想的审美境界。陈师道“换骨”说与内丹炼养有共通性,突出表现在勤奋苦修和养气静心两方面。“学诗如学仙”与“学诗如参禅”相辅相成,是宋代文学诗论中不可偏废的两翼。  相似文献   
97.
文章利用白璧德的师友和学生写的白璧德一生治学经历中有关其治佛学的史料,结合吴宓和胡适等近代学人日记中的一些史料,重点探讨了白璧德为学之阅历与20世纪初叶近代佛学之关系,并考察了白璧德与佛教的关联,通过这种关联看当时以白璧德为中心的学术圈的学术兴趣与取径及其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白璧德翻译的《法句经》以及译文之后所附的讨论佛教与西方关系的长文。挖掘了白璧德与欧美两位印度学名家兰曼和烈维学习印度学佛教学的经历和治学重点。文章认为,白璧德的印度学兴趣源于从东方思想中寻找有益因子来补充西方思想的不足,其学术兴趣注重于佛教哲学思想及其价值观。同时,还关注了白璧德的印度学和佛学兴趣对20世纪留学哈佛的中国留学生如陈寅恪、汤用彤以及吴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陈瑸生前所在的康熙时代雷阳书院已经被毁,尚未恢复。根据陈瑸本人的文本及后人的记述可以证明:民国二十七年之陈氏《族谱》所记陈瑸任教雷阳书院一事失实。陈瑸任教的是义学,今人所谓陈瑸曾秉铎雷阳书院一说,乃是对历史的误读误判。  相似文献   
99.
曾慥的《类说》,是宋代的一部重要的类书,内容丰富,保存了大量笔记小说,可为古籍校勘、考证提供依据;具知识性与艺术欣赏性,体现出丰富的史料价值。同时,《类说》也存在删削较多,文字零碎,不题作者;文字错讹脱衍、引书错误;有目无文,体例不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0.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社会的生活环境不同了,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男人在这个社会里改变着,女人同样也在改变着。《浮生六记》中的陈芸就是这一时期女性观念改变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