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82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运行机制,是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关键所在。高校创先争优活动运行机制基本要素包括理论渊源、活动主题、活动主体、根本目标、主要内容、活动重点、实施方法、重要手段、保障机制,具有实践性、人民性、系统性、差异性、特殊性和长期性特征。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应从着力于与基层实际相结合、着力于体现实践特色、着力于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着力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优化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92.
社会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对中共党史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它规范着党史研究的构架并引导其发展方向.中共党史学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框架下,深入阐释党的历史发展的动力、主体、阶段、本质和趋势,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论断.新时期党史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要求以辩证、整体的观点进行理解和把握,反对把它归结或导向为“经济决定论”“单一模式论”甚至“理论假说”,代之以其他理论标准解释党的历史发展;要求深入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和挑战,警惕西方社会错误思潮对我国社会发展道路性质和方向的歪曲、异化.  相似文献   
993.
新形势下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对策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之后,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从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加强院系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等六个方面入手,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为开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994.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外交领域做出的重大决定。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外交理论创新,积极推动实践创新回答时代之问。认真梳理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基本经验,对于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做好外事外交工作,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是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与思想舆论阵地,高校党的建设在全国党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环节。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探索高校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思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新办法、新途径,对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推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文章从学习和宣传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的实际工作人手,强调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97.
深刻认识与把握“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重大命题,首先要有效破题。破解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实践取向,聚焦新时代、新问题、新矛盾、新要求;必须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来深刻认识党的自我革命作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的当代意蕴,根据“四自”基本内涵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与时代要求;必须深刻认识两种性质、两种类型的社会革命,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任务新要求来深刻认识社会革命的当代意蕴;必须从“改造主体世界与改造客体世界”基本逻辑出发,以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党的事业相统一为基本分析范式,深刻把握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当代意蕴、现实要求与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998.
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党校编印了《中共中央党校校史文献选编》,为“毛泽东万岁”这一口号出于1938年中央党校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99.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在精神谱系视域下审视伟大抗疫精神既有助于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化伟大抗疫精神的研究。伟大抗疫精神"何以形成"与其"是什么"和"如何弘扬"是同等重要且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何以形成"的探究有助于厘清伟大抗疫精神的实质以及提高继承和弘扬的针对性。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殊死搏斗中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境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基因,又有自身丰富内涵与特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伟大抗疫精神的缔造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抗疫斗争的领导主体,党的领袖群体是抗疫斗争根本任务的提出者和根本方向的把控者,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各领域抗疫斗争具体策略的设计者和带头执行者,广大普通党员是各条抗疫战线的积极参与者和骨干力量。中国人民是抗疫斗争的基本主体,中国人民的抗疫诉求是推动抗疫斗争进行的根本动力,中国人民的抗疫智慧是抗疫斗争的基本要素,中国人民的抗疫行动是抗疫斗争的直接支撑。马克思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抗疫斗争的理论基础,也是与国际国内各种错误言论进行斗争和交锋的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优势是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底气和信心,也是党和人民团结抗疫所维护与坚守的对象;党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的逻辑依据。党和人民用实际行动铸就伟大抗疫精神,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将对祖国和同胞的感情具体化为气壮山河的抗疫行动,中国人民严格自律的抗疫实践、守望相助的抗疫实践、舍生忘死的抗疫实践共同构成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华文化深深滋养着党和人民,党和人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战胜困难的思想精华,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抗击疫情的力量,中华文化是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的文化根基。深刻理解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强化战胜疫情的精神支撑,对于夺取抗疫斗争和新时代伟大斗争全面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共产党核安全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先后经历了形成期、深化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中央领导人核安全思想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核安全理论进行了重大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为“四个首次提出”:一是首次提出中国核安全观,强化了中国共产党核安全理论的系统性;二是首次提出将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核安全理论的人民性;三是首次提出核安全领域的四大关系及其处理方法,突出了中国共产党核安全理论的科学性;四是首次提出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核安全理论的世界性。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核安全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表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安全观中国化、时代化,指导新时代我国核能事业安全高效发展,引领全球核安全治理正确方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