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蔡易庵先生是近代以来扬州印坛的重要印人.其篆刻艺术以秦汉印为"源",对明清和近代印学流派印人印章作精当的吸收,形成个人的特色.其印章法上得秦汉布白之意,用刀得晚清印人刀法,而以"冲"、"涩"运之,并以碑版入印,形成了清穆醇和、淹雅简约的印风.这种烂漫之趣、生涩之美、自然之韵在现代印坛另辟一途,富于新的审美趣味,丰富了当代篆刻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蔡铁鹰先生长达20多年的《西游记》成书研究的进程,认为蔡铁鹰先生关于《西游记》的成书研究首先从源头上寻找制约因素,并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多有创新,构成了近年《西游记》研究的重要进展,尤其是以近著《〈西游记〉的诞生》为代表的《西游记》成书研究,打破了多年来这一研究的停滞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局面。同时认为蔡铁鹰先生艰辛努力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3.
清代江苏无锡戏剧家、诗人顾彩访问鄂西容美土司田舜年,记下所见所闻,写成《容美纪游》。土家族学者高润身、高敬菊为之作评注,将容美古俗与现代土家族民俗作比较研究,乃土家族文化与民俗的新解读。  相似文献   
14.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使中国社会各阶层普遍感到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新式知识精英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作出了各具特色的应对,从总体上看,他们这时的救国主张还是较为含糊、朦胧的,但他们都在努力寻找救国的方案,开始认识到对人民进行启蒙、提高国民觉悟的重要性,从而开始了他们改造国民性的伟大工程。而在教育人民和启发青年觉悟的问题上,这时他们所崇尚和提出的,仍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权学说,这也是他们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成为同路人的重要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民主主义者,是近代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学贯中西的人物,也是清末民初文化调和论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中和”理念贯穿于蔡元培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6.
段虹 《求是学刊》2007,34(6):135-138
蔡元培美学思想作为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容,吸收了康德、席勒等西方先进美学思想,并加以创新的产物。他以审美的普遍性和超脱性为理论依据,将其美学思想结合到培养完善健全人格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蔡和森受新民学会委托先期赴京,调查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京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华法教育会负责人以及在京湘籍名流的支持与帮助,他设法争取侨工局借款名额,筹措赴法旅费川资,促成华法教育会开办各种预备学校,为湖南青年准备赴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蔡和森赴京不仅实现了新民学会向法国发展的目标,而且有组织地开展湖南留法运动,且使全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提前进入高潮。  相似文献   
18.
蔡邕的书法美学思想,不仅是丰富的深刻的,而且是系统的。如果说他的“书者,散也”的思想,是最早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抒情表现特质和艺术创造主体的心态问题,那么,对书法艺术结构造型“势”及艺术“线条”、“力”的审美表现价值的发现,则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类象形”再现模拟的思想局限,而走上了概括、抽象、自由创造的道路,这在书法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山、奠基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伦理学的发端与北京大学关系紧密。第一本现代意义上的伦理学教科书是由后来曾任北大教授的刘师培撰写。而由蔡元培译述的《伦理学原理》也是影响巨大,尤其是通过后任北大教授的杨昌济,对后来成为开国者的青年毛泽东有深远的影响,从这种影响也可以看出思想与行动、哲学与政治的一种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20.
香港青年女作家蔡丽双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不长,而影响却甚为广泛。她出身富家,却绝少“闺阁”之气;她身为女性,却有着充沛的豪情;反映出蔡丽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这是蔡丽双脱颖而出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蔡丽双生活优渥而选择了寂寞的文学之路,身处顺境却表现出一种滂沛贲张的艺术风格,说明物质时代的人,仍有精神生活的需要,仍有内心生活的波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