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9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11.
隶草派生章草今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书法的草书系统直线发展的传统史观提出不同的见解 ,从书写意识和体势区别提出了划分隶草、章草、今草的界线。根据历史文献和新出土的简牍互相参证 ,证明了“史游创章草”之谬误和“杜操创章草”之可信。而章草之名 ,与后世书家大量以章草书写《急就章》有关 ,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对张怀确见过张芝真迹提出新的考证 ,同时以汉简、墓砖为物证 ,说明了东汉末年张芝能创今草的必然性汉简中存在横势隶草和纵势隶草的两种自然书写状态 ,前者发展为章草 ,后者发展为今草。章草逐渐衰落 ,今草日趋繁荣 ,故有新旧书体之说 ,也由此造成了今草由章草衍变而来的历史错论  相似文献   
212.
潘殊闲 《阅江学刊》2014,(4):105-111
元代陈草庵的散曲透露出浓浓的叹世伤感情怀,其中有他的社会梦想,更有他人生苦旅中的颖悟。他劝谕世人要退守雌让、淡泊功名、安分随缘、与人方便,也告诫世人及时行乐。这些劝谕看似矛盾,其实正是作者浮世中矛盾心态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213.
关于曹植《名都篇》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说法。从曹植的思想性格、《名都篇》的写作年代、当时的社会风俗以及文学精神的传承四个方面来看,《名都篇》中所表现的宴饮、游侠、斗鸡走马的盛况,并非用来讥刺和感愤,而是曹植思想性格之于创作实践的一种折射,是时代风貌的缩影。  相似文献   
214.
曹禺和姚一苇曾一度在隔绝状态下进行各自的戏剧创作,然而他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和多方面的一致:姚一苇接受了曹禺的深刻影响;曹禺和姚一苇都是在易卜生的影响下走上剧坛;他们的作品有着相同的悲悯的戏剧情怀和相似的诗化的戏剧美学。  相似文献   
215.
广大民众出于社会良知,约定俗成地形成了鉴别历史人物的一般标准。这些以道义为基本内容的评价标准,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正能量。人性的光辉,使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超越阶级樊篱,关注国家前途、社会和谐和人类的命运,保持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肯定这样的历史人物,有利于积极地引导社会历史向良性方向发展。而个人建立的事功无论多大,也不等同于历史贡献。不论是非,单以事功为标准评价人物,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会产生负面效应。数十年来,史学界对草菅人命、给后世造成恶劣影响的曹操等人翻案,有悖于正确的评价标准,分明站错了立场,是反人类、反文明、反历史的。  相似文献   
216.
回顾中国话剧百年史,中国话剧运动将现实主义等同于社会问题剧,从一开始就违背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现实得只有现实而没有艺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禺的创作实践和美学思想,他的神话般崛起和迅速湮没,他的"现实主义,不能那么现实"的原则,才成为中国话剧兴衰成败百年沧桑的历史见证,成为今日中国戏剧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17.
陶贤都 《唐都学刊》2005,21(6):24-29
建安元年曹操奉迎汉献帝都许,控制东汉的军国大权,确立霸府统治。曹丕在曹操病逝不久后能够顺利并迅速地实现汉魏王朝更替,曹操霸府早已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霸府充当了汉魏易代的工具,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人才上的准备;其二,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制度上的准备;其三,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四,曹操霸府统治时期树立了权威,为汉魏王朝更替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18.
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性别的作家虽然探究了女性的问题,但没人能像曹雪芹和张爱玲那样,在文学创作中执著于女性意识的觉醒,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记录了美丽的女性存在的美好和毁灭的惨烈,是关于男性对待女性态度的自我反省和拷问;张爱玲则着力刻画和揭露了女性人格中的缺陷及毁灭的荒凉,意在唤醒女性的自我救赎。二者都把女性作为文学创作的主体,以不同的形式使读者认识到了同样的问题,即女性意识应该如何树立,女性应如何争取真正的自主的反应和应有的社会尊重。  相似文献   
219.
十九世纪后期是由传统诗歌向近代诗歌转变的时期 ,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即为这一转变的出色代表。它反映了由于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 ,诗人的视野已开始关注域外的新鲜事物 ,诗作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哲理、新观念。人境庐诗深刻地表达出对列强侵略的警觉和对西方文明先进性的认识 ,生动地记载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足迹和对东方国家备受欺凌的命运的反思。尤其在艺术手法上难能可贵地达到了传统形式与新思想新意境相交融的境界 ,遂使黄遵宪在近代诗歌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 ,被公认为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20.
党宁 《殷都学刊》2002,(4):50-52
代 ,魏武帝的高陵还是人所共知的地方 ,无所谓真伪、疑冢之说。那么 ,疑冢之说又从何而来呢 ?大概自唐之后 ,墓园逐渐荒芜 ,陵上没有了任何标志 ,这里成了一片农田。久而久之 ,后世之人已无从得知高陵之所在。时至宋代 ,曹操在世人心目中渐渐演化成了奸臣形象 ,“七十二疑冢”之说也随之浮出水面 ,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俞应符、范成大、京镗等人都写有“疑冢诗”①,如余应符在诗中写道 :“生前欺天绝汉统 ,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 ,何用余机到丘垄 ?”言辞可谓犀利 ,批评可谓尖锐。到了元代 ,丑化曹操的社会气氛愈加浓厚 ,曹操墓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