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5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327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建立在资本市场基础上的公司资本结构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问题。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公司的资本结构决定了公司的外部市场约束结构进而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规范,国有银行对公司的债权约束无效,股东特别是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股权约束无效;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股权偏好是公司行为市场约束失效的集中体现;银行业的民营化与国有股的减持与流通是提高公司外部市场约束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2.
通过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资本论”相关文献进行内容挖掘与数据分析,再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加以展现,本研究具体探讨“资本论”期刊文献发表时间、相关作者,以及“资本论”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等问题。研究发现,“资本论”期刊文献发表数量呈现出波折增长趋势;代表“资本论”期刊文献研究热点的5个关键词分别为“资本论”、马克思、生产方式、辩证法和劳动价值论。“资本论”期刊文献研究演变过程主要包括5个阶段,即新特点产生与对比阶段(1998-2008年)、危机下资本论思潮阶段(2008-2011年)、唯物史观爆发研究阶段(2012-2014年)、扩散交叉发展阶段(2015-2016年)和政治经济学趋势热点阶段(2017-2021年)。  相似文献   
33.
人力资本投资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进而影响地区差距;影响地区竞争优势,进而影响地区分工格局;影响落后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及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从人力资本投入总量及条件等方面看,东中西部人力资本投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它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注重全局,制订人力资本投资规划;在强化区域投资中向人力资本投资倾斜;整合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开放教育市场,引进外部资金,增强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增加农村公共卫生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公共卫生投入,全面提升落后地区人力资本质量,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4.
浙江模式劳动关系——自行协调、走向两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个私"大省,但劳资关系却相对协调、和谐,其秘密是什么?从劳资关系运行参与者、劳资关系运行规则角度分析,浙江模式劳资关系由以下要素构成:"本土化"的资方;"商业化"原子状的劳方;少(适度)介入、"无为而治"的政府;"自然生成的"劳资关系运行规则;企业一体化的劳资关系;以效率为核心的劳资关系运行。浙江模式劳资关系运行的特点是在以上要素基础上,形成了"自行协调、合作,走向两利、共赢"的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35.
人力资本理论于20世纪中叶在美国经济学界兴起有着特定的历史条件。美国政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努力,“二战”后美国政府对外经济援助计划的实践与反思,经济生活中出现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核心之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都为20世纪中叶人力资本理论在美国的兴起创造了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36.
韦璞 《南方人口》2008,23(2):30-36
村落社会资本是一个群体概念,是指村落作为一个整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状况,村民之间和村落内部的信任水平、团结互惠状况、集体行动能力等是衡量村落社会资本的主要指标。本文首先考察了黄果树社区的村落社会资本状况,然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检验村落社会资本的10个指标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只有村民之间的互惠状况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7.
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前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存在许多问题:转移不足;转移的组织方式低级化;转移巩固率低;转移产业层次低;转移前后的比较收益不高;转移的社会负面效应突出。而人力资本存量少,农民素质低是产生以上问题的关键性因素。为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良性转移应采取如下措施:1.继续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合理调整农村教育结构,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3.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拓宽教育途径,改革教学内容;4.提高农村教师素质;5.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机制;6.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市场。  相似文献   
38.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切入点——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航 《西北人口》2001,(2):45-47
以资源开发为中心的西部开发战略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西部大开发应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制定相关政策,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多,但拥有科技人才优势.应建立新型的贫困地区教育结构,提高贫困人口整体素质;同时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9.
A small body of prior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impact of victim sex on jury death penalty decision-making and the majority of this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some evidence of a “female victim effect” such that cases involving a female victim a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the death penalty than similarly situated cases with a male victim. However, within this line of research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victim sex may work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ca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is phenomenon,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s a near-population of death penalty cases from North Carolina (n = 1069) from 1977–2009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nce cases are matched on more than 50 legal and extralegal case characteristics, there i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r substantive link between victim sex and death penalty decision-making. Findings suggest that it is concrete differences in the legal and extralegal factors observed in cases with female victims compared to male victims that shape jury death sentence decisions rather than a direct effect of victim sex (before matching: OR = 1.53; 95% CI = 1.20–1.95; p < .001/after matching: OR = 0.90; 95% CI = 0.66–1.24; p = .52). Study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0.
ABSTRACT

Written originally on the seven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Friedrich von Hayek’s The Road to Serfdom and Karl Polanyi’s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analyses how the ideas of Hayek and Polanyi have been deployed to understand neoliberalism. It argues that dominant scholarly interpretations tend to miss the significance of each thinker to an understanding of neoliberalism, as well as some of the key dynamics of neoliberal forms of capitalist regulation. Drawing upon the work of Polanyi, the article advances the concept of embedded neoliberalism. From the 1970s neoliberal regulations became deeply embedded in a series of institutions, class relations and ideological norms. This helps to explain both the durability of neoliberalism, and the onset of crisis in 2008. In this context, Hayek’s ideas are best understood as providing a malleable set of concepts underpinning neoliberal ideology, rather than the chief causal agent in the neoliberal transformation of states and econom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