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审丑是对审美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瑞森可以称得上是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丑"艺术家。她最早发表的两部作品——《最蓝的眼睛》(1969)和《秀拉》(1973),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黑人处在当时时代夹缝中的"丑态"。莫瑞森在这两部作品中通过对外表之丑、语言之丑、意象之丑和自然之丑的描写揭示人物的人性之丑和人生之丑,并最终把矛头指向历史之丑。审丑是一种艺术手段,其目的是在认识丑的基础上,呼吁人们去颠覆和解构"丑"的社会秩序和伦理价值,重建新的社会秩序和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32.
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自问世之日起便轰动了美国文坛,她的作品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经典。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悲惨生活境况。黑人民族无法躲避包括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在内的各种危机。在生态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将精神生态女性主义应用到文学中,有助于更好地发现文学作品中蕴藏的深刻含义,发现黑人在内化种族主义过程中的自我否定。生态女性主义因素和生态人文主义精神是唤醒人类生态良知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3.
澳大利亚小说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风暴眼>讲述了一个女富翁亨特太太在弥留之际与自己儿女抢夺财产的矛盾冲突.文章通过她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她的生平,分析了亨特太太自私、冷漠的个性,以及对金钱贪得无厌的丑恶人性.  相似文献   
34.
《最蓝的眼睛》以现实主义艺术为主导的同时,又广泛吸纳和融合了现代主义小说的描写手法、结构章法和叙事策略,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继承、发扬和创新的精神。这部小说具有"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艺术特色,是作者小说创作道路上一部高起点的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35.
本文认为《风暴眼》是现代荒诞文学又一里程碑式的力作。它深刻地揭示了作品中当代人内心世界的精神危机,展现了20世纪下半叶澳大利亚上流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矛盾和冲突,与此同时,《风暴眼》向我们展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36.
面对明词流弊,晚明清初词坛许多词人和流派对此作出了很多反思、批判和探索,其中有云间派的复古崇雅,浙西派的以雅革俗,阳羡派的以豪放代柔糜等,这些都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是在这其中还有标举性灵,以真情铲消浮艳的一派人长期没有被足够重视,这部分人就是以纳兰性德为首的“真情派”。这一词派独抒性灵、张显个性,是清词中兴的灵魂力量,其影响遍及整个清代和民初的词学。  相似文献   
37.
围绕当代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小说《猫眼》,从批判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二元对立观入手,从小说情节和结构安排———儿童游戏、“猫眼”视角、回忆和主人公画作,探讨主人公对二元对立观从初步接受到内化,及至最终超越的漫长曲折的内心之旅。深受后现代思潮影响的阿特伍德认为,只有当人们认识到“差异”的重要性并对它进行重新评价,才有可能走出二元对立这一僵化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38.
Integrating evolutionary signaling theory with a social attention approach, we argue that individuals possess a fast, automated mechanism for detecting leadership signals in fellow humans that is reflected in higher visual attention toward emergent leaders compared to non-leaders. To test this notion, we first videotaped meetings of project teams and collected leadership ratings for the team members from three rating sources. Second, we provided 18 naïve observers with 42 brief, muted video clips of the team meetings and analyzed their eye gazing patterns. Observers gazed at emergent leaders more often, and for an average longer duration, than at non-leaders. Gender effects occurred such that male emergent leaders received a higher number of fixations than female emergent leaders. Non-verbal behavi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mergent leaders showed a higher amount of active gestures and less passive facial expressions than non-leaders. We discus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directions for emergent leadership research in teams.  相似文献   
39.
Hypo-sexuality, self-reported 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and/or sexual aversion, is a common symptom experienced by women who were victims of childhood sexual abuse. This symptom may be distressing to the patient herself, and may place strain on he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adulthood. Unfortunately, this problem often remains undiscussed between patient and provider, in part due to the provider’s lack of comfort or knowledge regarding how best to address this issue.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several strategies that providers may employ in a group setting in order to help women realize their sexuality while minimizing untoward side effects such as feelings of guilt or shame, or flashbacks. We highlight the merits of each technique, and provide insights from clinical experience to guide practitioners to help their patients facing this difficult issue.  相似文献   
40.
《最蓝的眼睛》的审美召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文学文本中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空白, 它们是激发读者进行创造性填补和想象性连接的基本驱动力.本文以德国文论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的文本的召唤结构为主要理论框架,分析了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所蕴含的各种形式的审美空间及其所创造的丰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