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文学生产场的概念是法国人类学、社会学家布迪厄突破形式文学观念,将结构和历史视野辨证统一起来的文学观,这一文学观将文学重新置入社会文化语境,并揭示这一场域的空间结构和资本逻辑。布迪厄的文学场观念对于近年来的文学批评、文化研究产生巨大影响,文学和文化在这一观照中与历史变迁、社会分层和权力博弈的关系被曝露出来。  相似文献   
42.
《最蓝的眼睛》的审美召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文学文本中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空白, 它们是激发读者进行创造性填补和想象性连接的基本驱动力.本文以德国文论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的文本的召唤结构为主要理论框架,分析了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所蕴含的各种形式的审美空间及其所创造的丰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3.
创伤后早期心理干预是指创伤性事件后3个月内的心理干预,而眼动疗法则是创伤后早期心理干预领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意识层面的图像,然后再执行一系列的快速眼动。本文系统总结了早期心理干预的定义,讨论了创伤治疗的关键期,以及需要接受干预的对象;介绍了眼动疗法的早期心理干预,包括神经生物学的作用机制、治疗步骤、治疗方案等,并说明了眼动疗法在早期心理干预中的必要性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4.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受到广泛的关注。1970年,她的首部关注黑人生活的小说《最蓝的眼睛》问世,从此打开小说创作之路。本文以评价理论的子系统———态度系统为研究视角,从词汇层面对《最蓝的眼睛》进行分析,借此展现小说主要人物佩克拉的外在形象、行为、性格以及内心世界等,揭示她的不幸遭遇以及悲惨命运,为理解人物形象、解读小说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5.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生态伦理的视角分析了美国女作家麦卡勒斯的作品《金色眼睛的映像》,发现他的作品中的人要不是自然的使者,要不是自然的压迫者,还有的是和自然一样的受压迫者,但不管是哪一种人,无一列外的都没有健康的心灵,都是畸形儿。  相似文献   
46.
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在其小说《猫眼》中,揭示了儿童交往中的阴暗面。主人公通过儿童游戏来塑造社会自我(指社会规定的自我形象),却只能以失败告终。游戏中渗透的男权至上思想决定了女性追求社会自我的不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介绍了利用电视显微系统直接对水蚤活体内部结构观察的方法,并对文献中水蚤复眼的附属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48.
以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为文本,运用成长小说相关理论,通过分析这三部作品中女主人公认识自我,寻找和建构个人身份的历程,解读了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并进一步分析了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成长所作的探讨。  相似文献   
49.
女主人公佩科拉对蓝眼睛的畸形渴望,不但反映了美国黑人女性被白人价值观所同化的现实,而且揭示了白人强势文化乃是造成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根源.作者莫里森透过<最蓝的眼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美国黑人只有尊重和继承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才能在白人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社会中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50.
The context surrounding a consumer decision, such as one’s overall budget available for purchases, can exert a strong effect on the subjective value of a product. Across three eye-tracking studies, we explore the attentional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budget size influences consumers’ purchasing behavior. Higher budgets increased and sped up purchasing even when items were affordable at all budget sizes. Moreover, attention interacted with budget size to promote purchasing at higher budgets. Finall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magnitude of the budget effect related to attentional patterns: those whose decisions depended more on budget exhibited more budget-price transitions and less variability in search patterns compared to those whose decisions were less dependent on budget.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ttention moderates the effect of budgets on purchasing decisions, allowing low budgets to serve as self-control devices and large budgets to generate impulse purch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