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3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71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659篇
理论方法论   231篇
综合类   2016篇
社会学   352篇
统计学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21.
学校教育制度应该促进农村学生的向上社会流动,然而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教育制度以城市教育为中心,优先发展城市教育,以"市场能力"和学业成绩作为学校选拔规则,以及重点学校制度对农村学生获得高一级教育机会的制约,导致了对农村学生的"教育排斥"。教育制度的城市化、市场化、精英化取向是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原因。将现阶段农村教育主要功能定位于促进农村学生城市化和社会地位升迁,确立教育制度的正义原则,实现对农村学生的"差异补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222.
青年政治意识作为社会政治现象中的一个特殊方面,对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社会主义公共意识为基础,以主体性、发展性为一般属性,以政治性、积极性和行动性为特殊属性的政治行动意识作为主体政治心理走向政治人格的重要中介,是中国青年政治意识发展的未来取向,以政治参与意识为中心的青年政治行动意识培养是中国青年政治意识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23.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对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瓶颈,其形成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制度根源。要从全球及中国发展大战略的角度,历史性地考察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历史演变及其逻辑,探寻中国城镇化发展瓶颈的社会历史制度根源,并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为此,需要在战略认知方面,突破城镇化发展传统思维的束缚,形成创新性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理念;在制度建构方面,形成推动和保障城镇化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战略框架;在动员多元主体力量与资源方面,要实行多元主体间的协调合作,打造城镇化发展的组织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24.
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一书中所论及的公民的两种道德能力——理性的和合理的,是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理论建构的基础。理性的和合理的两个概念来自于康德的实践哲学,通过对罗尔斯关于公民的两种道德能力的论析,可以看出康德的道德哲学在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中的呈现。  相似文献   
225.
陈林侠 《社会科学》2012,(6):180-186
近年来,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为主导的影片迅速形成了主流政治大片的新类型。但不得不指出,这种类型倚重"数星星"的娱乐议题,割裂了审美认知与情感关系,导致认知功能的丧失,难以有效地阐释政治观念及其价值,反过来也影响到审美情感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政治叙事缺乏感染力。我们认为,当下电影的高票房与社会议题的设置关系密切。主流政治大片需要从当下政治实践与国际政治的两个维度上,运用包括领袖人物与政治观念等多义与复杂性,设置吸引大众关注、积极参与的政治议题,从而塑造出一个理性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26.
改革攻坚源发于我国后发现代化语境下政治权力主导的渐进改革模式。改革攻坚是针对处于体制核心领域即政治权力系统中严重阻滞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消极因素而言的。这些消极因素包括实体因素、体制因素与具体问题因素三个相互交织、相互强化的层次。改革攻坚意味着政治权力系统必须针对自身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制度规范性与治理有效性。中国改革大致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227.
张玲 《社会科学》2012,(2):157-167
江淮旅沪同乡会是苏北旅沪移民社团中规模最大的同乡团体,其理事长亦是上海青帮中势力颇大的头目。中国共产党在与江淮旅沪同乡会打交道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动员经验:利用同乡、亲属关系,对该社团的核心人物进行动员,进而影响整个团体的政治态度;国民党的独裁、腐朽统治,加速该社团倾向革命;挖掘江淮人讲义气的性格特质,顺利实现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动员江淮同乡会,并不是肯定同乡组织及青帮;解放后,这类组织被逐步消解。中国共产党对江淮旅沪同乡会的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在具体革命实践中灵活运用统一战线的尝试,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228.
尽管学术文献里没有给出政府偏好的恰当定义,但它的确是解释中国制度变迁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运用制度学派的有关制度变迁理论,对收容遣送制度起源的历史作出政治学的解释,可以认为,巩固政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双重压力,都对政府治理城市秩序的偏好产生了重大影响。1950年代以后的收容遣送政策及其实践,为考察政府偏好与制度设计之间的关联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相似文献   
229.
本文着重通过四个方面的讨论,指出语言地位的变化、语言间的接触及其趋同、语言的内部机制等内外因素的先后与共同作用是左江土白话声调变异的主要成因,并认为广西城镇的粤语将可能程度不同地发生这样的演变。  相似文献   
230.
我国的亲亲相隐制度源于儒家思想,其合理性基础是人性的根本需求.当行为人面临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冲突时,法律是不能强人所难的.顺应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之需要,解读亲亲相隐制度的合理价值蕴涵,并借鉴国外刑事法的相关规定,重构亲亲相隐制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