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91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百回本《西游记》作为一部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从其取经故事源起到成书可见《西游记》的故事原型是佛教的;他的故事主旨体现了大乘佛教对小乘佛教的取代、文本回目及诗词韵文和名词术语都涵盖“明心见性”的佛学意味。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以教书育人为核心 ,深入探讨了“以教施育”、“身教胜于言教”等问题 ,并指出了现代社会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83.
探讨新时期家庭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加强家庭品德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正确理解新时期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家庭中加强品德教育,为孩子创造品德成长的优良环境,使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4.
古老的汉字积淀着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几经蜕变的神话同样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本文以女娲神话的演变为经,以汉字承载的古义为纬,经纬互证,共相发明,并对中国古代妇女文化史的一些问题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85.
联系蔡元培对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考,探讨了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的产生其内涵,分析了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在健全人格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美育思想是从道德教育入手改进社会的手段。  相似文献   
86.
运用人物性格的有关理论原理,并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牡丹亭》中杜宝的性格进行重新阐释:他是一个既有家庭责任感的严父,又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忠臣;在他身上,积淀着中国数千年流传不息的文化意识,正是这种意识,充当着扼杀丽娘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87.
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回族军阀官僚阶层涉足商业活动,并以军政手段垄断商业贸易而形成回族官僚资本。西北回族官僚资本最大的特点就是从金融垄断到商业垄断。在经营手段上,军、政、商三位一体,在所有权上公私不分,以公的名义出现,最终化公为私。西北回族官僚资本少有买办性,有独立性和民族性。西北回族官僚资本有着二重性,一...  相似文献   
88.
中国“写人论”的古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奎  黄霖 《文史哲》2005,(1):103-109
与正在走红的叙事理论相比 ,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中国“写人”理论更能自成体系 ,呈现出顺应不同历史情境的主题演变。作为中国“写人论”的最初核心话语“形神”论 ,是依傍画论而成 ,通过“如画”、“传神”、“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等词语的大量使用而奠定了后人评赏写人效果的理论基础。随之 ,金圣叹推出的“性格”论 ,后经过张竹坡、毛宗岗、脂砚斋等人的丰富和发展 ,实现了中国写人论话语的独立。 2 0世纪以来 ,“典型”论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大潮中登堂入室 ,一方面在本土化过程中完成了写人论话语的细化 ,另一方面又在政治权力的干预下单极化地突出了“大写的人”。新时期以来的“写人论” ,出现了无主题变奏的多元化走势 ,“多重文化身份”以及“小写的人”等观念得到大力提倡 ,表明中国“写人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在中国“写人论”逐渐演进的历史逻辑结构中 ,“以形写神”成为一道贯通古今的气脉。  相似文献   
89.
人才不是先天的,而是教育成才。《三字经》孟母择邻三迁和愤而断机,是教育唯物 论思想的具体化。昔仲尼,师项襄,体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互为补充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0.
刁生虎 《学术探索》2003,6(8):35-39
庄子以语言为维度 ,通过将现存世界划分为“可说”与“不可说”两个世界的方式提出了“道不可言”这一语言表达困境问题 ,并指出“成心”之存在、“道”之本性和“言”之对象化是产生语言表达困境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