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民族学   12篇
丛书文集   142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62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4 毫秒
781.
本文主要探讨陈安仁在《中国文化史》中所阐发、运用的“文化”概念、文化史研究理论方法及文化通史编撰形式,通过分析、评价其得失,指出其中值得今天文化史研究反思和借鉴之处,并由此强调一部好的文化通史著作应做到理念、方法、材料和文本的兼容与和谐.  相似文献   
782.
陈师道提出苏轼"以诗为词"说,体现了独立的人格精神,在当时有一定代表性,是词学史上"尊体"之论的开端.苏轼"以诗为词",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觉.从客观上说,根本原因是传统深厚的诗歌所给予的巨大的影响力."以诗为词"的精义,主要体现于格律、题材、体性这三个层面.对苏轼"以诗为词"应当重新评价不是"销蚀词美",而是丰富词美;不能以"士大夫化"取代"以诗为词"说;"以诗为词"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创造高雅的艺术.  相似文献   
783.
陈瓘是北宋后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前期推崇王安石及其学术,经过从神宗、哲宗至徽宗的政治反复及其一贬再贬的政治遭遇,陈瓘对新党打击报复元祐党人及政治衰坏的现实深为不满,由此生发出对新党的严厉批判,并渐次深化为对王安石的政治学术观念的彻底否定,其思想也由儒学转向佛教。陈瓘的转变反映了士大夫对变法失败、党争不断的政治现实的深深失望,代表了北宋士大夫群体由前期的积极进取到后期消极颓废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784.
陈瓘主要活跃在宋哲宗、徽宗朝,对当时的政治和学术影响深远,但因攻击王安石及其变法,屡遭曾布、蔡京等权臣打击,一生颠沛流离,官职不显,致使今日流传的陈瓘基本史料和作品多有讹误。以《四明尊尧集》《宋陈忠肃公言行录》等基本史料为基础,得出结论:陈瓘生于嘉祐二年(1057),卒于宣和四年(1122),是陈渊之叔父,而非叔祖父。另外,关于陈瓘作品还存在讹误:《吴江作》(又作《鲈乡亭》)《垂虹亭》《送侄刚胜柔诗》三首诗分别为林肇、王禹偁、邵雍所作;《代舅曹使君知筠州谢表》《代仓部知吉州谢表》《代仓部知池州谢表》《代叔父知南安军谢表》四篇表文乃吕祖谦所作;《代贺皇太后生辰表》《代贺明堂礼毕表》二文乃秦观作品。  相似文献   
785.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重要著作,该书引用古籍"例不注卷数,又不注起止,每每与自己文章相混",使"读者不能分辨何者为引文,何者为亭林议论"(陈垣语).黄汝成《日知录集释》被称为"《日知录》最为精善的版本",但其注不但不解释《日知录》原文,反而常把原文拦腰截断.岳麓书社1994年版《日知录集释》和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日知录》以黄本为底本,虽然做了大量校注工作,但在引文起讫、断句、校勘等方面仍存在大量错误.陈垣遗稿《日知录校注》将《日知录》的引文尽行找出,并进行了溯源、校勘和订正.  相似文献   
786.
陈云关于“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他强调共产党员必须重视学习,并且对学习的内容、态度和方法有自己的独到认识。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对于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党的执政本领,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87.
孟修祥 《云梦学刊》2001,22(2):9-12,16
陈子昂与屈原有相同的文化思想品格,但缺少屈原的怀疑精神;接受"发愤抒情"的文学传统,却没有屈骚"忿怼之极"的强烈之情;托香草美人以抒情言志,本于诗人悲剧命运的相似性,人格心理的认同感.故陈子昂对屈骚既有接受,也有变异.  相似文献   
788.
"六一六"兵变后,陈炯明部到处焚杀劫掠,孙中山指挥海军炮击广州市区.双方的行为给广州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广州民众奔走呼号,多方调停.孙、陈双方虽没有拒绝调停,但都是利用调停来谋求自己的利益,甚至把广州民众的安全作为谈判的筹码要挟对方.可见,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民众虽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愿望,但因无权无枪,难免软弱无力,不能左右事件的进程,注定是受害者.但民众在受害的同时,其呼声和要求也给当事各方增加了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事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89.
徐甡民 《学术界》2001,(4):41-53
近现代的上海市民社会,其对于社会体制的变革有着热切的期盼,然而与此同时,它又是社会稳定和制衡的重要力量.市民社会具有革命性,而暴力革命却又并非是它的选择.因为在它看来,暴力革命在摧毁专制的同时,将孕育新的专制."广场民主"和"直接民主"也不是市民社会的理性选择.正是在相对缺乏民主基础和法治精神的国度,民变易生.然正是如此,激进的民变容易造成社会的失序和失范.市民社会追求的是演变,是在旧体制中进行变革的诉求和实践,从而在循序渐进中改造旧体制.戊戌变法曾经是一次重大的演变实践.但是由于方法上的激进,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机遇以及某种价值理念就此丧失.  相似文献   
790.
本文首先对周连宽先生校注的《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一书版本进行了补充 ,认为江西省图书馆藏清雍正七年 ( 1 72 9年 )刻本是目前为止最好的版本 ,可补《善本丛书》本之不足。其次 ,对作者陈诚及其在明朝与帖木儿朝交往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了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