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从黑龙江漠河的白山黑水之间走向文坛的小说家迟子建,其独特的童年生活经历令她对现代文明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抗拒。尽管迟子建从未在其作品中标榜自己的生态信仰,其仍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生态创作模式。她通过对现代城市文明的质疑与反感,对大自然灵性的生态感悟,完成了对生态的解构与重构,搭建了属于自己的生态创作视阈。  相似文献   
102.
方以智结合其家传之易学,提出了"太极不落有无"说。"无极即在有极中——无即在有中——先天即在后天中"和"太极即在无极、有极中——太无即在无、有中——中天即在先、后天中"这两组命题的交互融合构成了"太极不落有无说"的基本内涵。"太极不落有无说"是方以智"统泯随,交轮几"思维模式的运用,或者说是其"统泯随,交轮几"与"不落有无"的圆融。  相似文献   
103.
孙桂荣 《东方论坛》2007,5(6):60-65
从池莉小说的当代评价入手,揭示在文学"大众化"问题上,从效果层面理解的文学被"大众"接受与从价值层面理解的文学关注"大众"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与学术界对"大众"、对文学本质、对大众性与商品性之间关系等问题的复杂认识相关;强调正视文学"大众化"现象及其内部规律;呼吁新的美学原则介入文学"大众化"批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4.
近代潮汕侨乡地区城乡建设繁荣,但差异明显,城镇街区以洋化特征的骑楼为主,而在广大乡村"洋楼"的数量却十分有限。近代潮汕侨乡村落的民居大量继承了生产型社会的建筑传统,呈现出典型的"生产型"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营建生产过程,呈现传统的程式化特征,体现趋向静态稳定的思维方式;建筑本身则体现儒家文化的伦理化特征,折射出礼制思想的价值观念;建筑的使用,强调承前启后的延续性特征,反映恒久永续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05.
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在题材选取、人物塑造、叙述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格 ,她用平民意识关注现实生活 ,描写世俗百姓在物欲压抑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闷 ,真实地再现了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6.
《五帝本纪》是《史记》首篇,也是司马迁极用力之文。司马迁在《五帝本纪》的史料选择中除了采用儒家的经典《尚书》,对《孟子》也尤其关注。在《孟子》尚未成为经书而处于辅经地位的汉初,司马迁对《孟子》中有关尧舜题材的采纳,具有不同寻常的学术意义,这不仅表达了司马迁对史料选择的审慎态度,也传达出司马迁对《孟子》的儒家学术经典地位的最早肯定。  相似文献   
107.
赤壁古战场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本文认为,战役的整个过程,包括赤壁遭遇战、乌林追逐战和华容道逃窜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战场纵深三百余里.展开遭遇战的赤壁,即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虽已湮没,应为其正名.沿江追逐战至乌林结束,其对岸的今赤壁市赤壁山,虽非初战赤壁,但也是整个赤壁古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操逃窜的华容道,横贯于今江汉平原的中部.黄州赤鼻山,与"赤壁之战"的赤壁当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8.
创伤经验的言说是迟子建小说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主题,可以从中透视出其小说的审美价值。迟子建小说的创伤型人格分为个体创伤、集体创伤和文化创伤;与之相对应,也形成对创伤修复的三种方式。从个体创伤与审美修复、集体创伤与共同记忆塑造、文化创伤与文化反思等三个角度对迟子建小说的创伤型人格进行阐释,全面呈现出迟子建小说创伤维度具有的深层意蕴。在创伤型人格的塑造中,迟子建对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经验感悟油然而发,也体现出迟子建小说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迟子建小说创伤型人物的塑造,秉持着“忧伤而不绝望”的创作宗旨,每个创伤人物最后都会获得创伤的修复,从而让人们在悲伤中看到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9.
坚守本土立场的中国当代汉族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以独特的方式为游牧文明发言,展示出多元文明中鄂温克游牧世界独特的生态观与生命观,表达了对行将逝去的游牧文明的哀婉和对现代强势文明同化的焦虑,为游牧者的抉择提供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0.
阎真的<沦浪之水>是一部描写权力的本质和运行机制的力作,作品以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揭示了权力实现的途径,权力对当权者思维的扭曲,对求权者人格的毒化,对正义和良知的瓦解,充分表现了权力自私霸道的本性和这一切的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