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6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277篇
管理学   16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7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82篇
丛书文集   2407篇
理论方法论   560篇
综合类   12066篇
社会学   333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854篇
  2013年   704篇
  2012年   991篇
  2011年   1283篇
  2010年   958篇
  2009年   1097篇
  2008年   1073篇
  2007年   1189篇
  2006年   1162篇
  2005年   1041篇
  2004年   1012篇
  2003年   950篇
  2002年   830篇
  2001年   702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a topic which has been under-studied to date, namely the identity formation of Chinese PhD students in relation to study abroad. Underpinned by Giddens’ ‘reflexive project of the self’, which privileges agency and reflexivity, and using a narrative inquiry approach, it presents four students ‘stories’ collected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In building a picture of the ways in which students’ self-identity is shaped by and shapes their experience of study abroad, the stories illustrate individual agency, motivation, self-determination and reflexivity. In doing so, they challenge the essentialised view of Chinese students as a homogeneous and sometimes problematic group and point to implications for action by the host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882.
ABSTRACT

Making informed financial decisions is crucial to the wellbeing of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Using interview survey data (= 329), this study examined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participants demonstrated low levels of financial knowledge (51.4%) and beneficial financial behaviors (51.0%). Multivariat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modest proportion of the variance in financial behaviors was explained by financi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e.g., marital status and incom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disseminating culturally-relevant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to financially at-risk, low-paid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相似文献   
883.
《论法的精神》概括的由地理、经济、宗教等因素决定的良宪论是其核心精神,也是法治标准的核心标准,而中国现阶段的法治标准缺少这样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政体历经君主政体、准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个阶段,缺少宪政的阶级结构和经济基础。《论法的精神》的权力制约思想对我国现阶段仍有重大启迪意义。另外,《论法的精神》的比较研究方法、唯物主义方法、综合系统方法对我国法学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中国法学何处去"的回答,要点在于对中国现在国情的研究。  相似文献   
88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百年探索的时代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第一次对它做了系统的回答。这一探索和回答的过程,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它启示我们,理论创新必须要做到坚持原则、面对时代、尊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885.
以《寻隐者不遇》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叙事策略和叙事意象等方面来考查原文的叙事要素和叙事特征,在对比WitterBynner,BurtonWatson,吴钧陶,王大濂,孙大雨,万昌盛、王倘中,许渊冲等译者的七个英译文本叙事翻译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叙事翻译补偿。  相似文献   
886.
中国大学英文简介的语言图式,即语言的背景知识,是通过简介中的语言内容激活并构建的。语言图式的构建,表明图式理论对中国大学英文简介的理解有帮助作用。对英文简介语言图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87.
汉字设计字体是现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从文字学角度看,汉字设计字体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社会发展以及入本能的内在需求要求汉字创新求善,并且它的出现符合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这种设计字体与规范汉字从字形、字音、字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以其独特的形式获得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它使信息传播差异化.有利于普及汉字知识教育和美育,同时具有创造和审美价值。这些潜在的社会价值为汉字设计字体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88.
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地区政局不稳和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误判,我国部分对外投资企业亏损严重,面临着从海外撤资的决择。利用实物期权法分析企业退出问题,参照贝尔曼方程,构建撤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模型,分析对外投资企业撤资决策的价值。算例分析表明,对外投资企业选择的贴现率、利润的波动率和撤资成本的变化均能影响撤资的时机和方式。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应根据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不断加强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灵活选择趁机抢占国外市场的进攻策略,或尽早撤出以获得放弃期权价值的防守策略。  相似文献   
889.
现代新儒家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但中华民族精神蕴含在中华儒家文化之中是其理论共识。儒家的"和谐"与"理性"、"内圣外王"之道、人文精神、"极高明而道中庸"及"心性之学"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固有的内涵。现代新儒家致力于从儒家文化视角来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有失公正性的,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儒家文化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现代新儒家力图从深层的精神内核来认识儒家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我认识过程的深化和发展,也是继续研究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90.
面对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和社会现代化的理性诉求,梁启超从思想文化和精神层面思考民族解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辩证扬弃传统思想资源和借鉴吸收泰西学说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民族主义的历史命题.梁启超毕生致力于思想启蒙和民族解放,成为20世纪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首倡者,也为今人从历史与逻辑统一上认识民族解放和社会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