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23篇
  免费   791篇
  国内免费   348篇
管理学   214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23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22篇
丛书文集   3188篇
理论方法论   757篇
综合类   15768篇
社会学   572篇
统计学   110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84篇
  2014年   1092篇
  2013年   980篇
  2012年   1278篇
  2011年   1633篇
  2010年   1219篇
  2009年   1366篇
  2008年   1414篇
  2007年   1559篇
  2006年   1505篇
  2005年   1417篇
  2004年   1376篇
  2003年   1316篇
  2002年   1121篇
  2001年   885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现代性"是中国艺术在不同时代都具有的客观属性,只是在20世纪以前东方文化的语境和语义并不习惯于这样的说法,有其理其行但无其言。时下人们习惯把"现代性"仅仅归于"现代艺术"的特征性,这种以定向和特指的观念无疑是个误区,客观认识中国艺术进程中"现代性"的审美思路,对建构我国当前的艺术发展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2.
艺术总是摆脱不了时代的制约,波谱艺术也是如此。这个在西方市场经济和消费文化的语境下产生的艺术形式,当它登陆中国大陆时,由于其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化,因此,也在中国的土地上勾勒出了一条有着"中国特色"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3.
王路  张立娜 《求是学刊》2007,34(3):5-11
“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逻辑学”是国内逻辑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其中,“没有逻辑”说还分为绝对论者和相对论者:绝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任何形式的逻辑;相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逻辑,但只有非形式逻辑。之所以学者们在此问题上争论不休,是由于双方对什么是逻辑有不同的理解。在进行中西逻辑学比较之前,首先要确定一种统一的逻辑观念,因为逻辑观念是逻辑理论得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
45.
乐国林  陈春花 《管理学报》2011,(11):1575-1582
鞍山钢铁公司和华为公司的发展和成功模式凝练而成的2部企业宪法分别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的经典企业管理纲领,它们根植于中国经济的土壤和中国的管理情境,其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具有可参照性、可移植性。结合2个公司的成长轨迹,深入分析企业宪法内容,可以发现其蕴含的3个主要的中国本土管理元素:整体平衡的管理哲学、"集体主义"的组织行为和英雄领袖的魅力型领导,每个本土管理元素又包含着更多具体的中国式管理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6.
周惠杰 《北方论丛》2004,3(6):99-103
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中乌托邦维度的研究,根植于人性的批判性、否定性、超越性.这种研究把人的现实存在与人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人的实践活动与人的解放内在关联起来,是对人的意义统一性的救赎,其锋芒直指现实中人的生存困境.因此乌托邦精神的探讨既有益于揭示马克思人学的现时代价值,深化和拓展整个当代哲学的自我理解;又有利于批判人的现实存在并对现实存在异化性进行扬弃与超越,为中国21世纪总体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种意义支撑,使之成为一支时代的清醒剂.  相似文献   
47.
平飞 《河北学刊》2005,25(5):41-45
中国哲学要进行现代性转化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如何转化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实现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路经为:同情地了解和理性地审视中国哲学,唤起历史记忆,激发传统资源;对中国哲学进行创造性的诠释,挖掘精神智慧,纳入思考框架;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转型,创新哲学形态,转换哲学范式;实践性地运用中国哲学,将其化为生活智慧,引导现代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48.
清末民初的妓女仿效女学生装束,往往能取得惊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她们对女学生身份有强烈的认同和渴望,怀着兴学和入学的冲动。作为群体的青楼女子,曾有过兴办改俗半日学堂和青楼进化团的尝试,但这些努力都受到阻碍。青楼进化团虽办学成功,但维持不久也只得关闭。而此期小说对妓女兴学的书写,或将其视为女界荒诞的表现,或认为是妓女改良的象征。青楼女子对女学的向往,以金小宝最为执著,在民初诸多笔记、小说中,她曾以不同的化名进入几所学校,数遭拒斥,最终伴随夫婿出洋方得圆求学梦。金小宝脱茧化蝶的求学过程,是难以复制的个人传奇,大多数妓女仍被阻隔在女学堂之外。在彼时强大的民族国家话语感召下,妓女对社会事务多有贡献,却时时须面对女学界的逼视和众人的鄙薄。风尘女子向学的渴望被压抑,她们的爱国热情并不能争取到受教育权,也不能引向自身地位的提高和命运的转变。  相似文献   
49.
本文论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0.
明航 《学术探索》2006,(3):131-137
目前我国民办学校发展规模较大,其中中外合作制学校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民办学校的发展规律,本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办学条例》分析入手,主要论述了中外合作制学校的主要特征、比较优势、主要问题以及中外合作制学校的改进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