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0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306篇
管理学   29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7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87篇
丛书文集   2392篇
理论方法论   576篇
综合类   12150篇
社会学   361篇
统计学   12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870篇
  2013年   751篇
  2012年   1011篇
  2011年   1294篇
  2010年   980篇
  2009年   1128篇
  2008年   1089篇
  2007年   1194篇
  2006年   1164篇
  2005年   1051篇
  2004年   1008篇
  2003年   941篇
  2002年   827篇
  2001年   702篇
  2000年   391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习语均为英汉语言中内涵丰富的部分,它是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映照。习语的最大特点是形象鲜明、诙谐含蓄、精粹简短且形式稳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特定语言环境的需要,它的应用总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演变称之为习语的变体现象。将这种变化归入依源性与发散性两大门类,以此深入探究汉英习语变体的异同现象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2.
网络人肉搜索与侵犯个人隐私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一些有关于人肉搜索的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人肉搜索的运行机制。人肉搜索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搜索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信息生产方式。正确使用的话可以弥补机器搜索引擎的不足,但如果被滥用的话,则可能造成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113.
宪法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规定有较为严重的立法技术缺陷,存在着逻辑、语法乃至修辞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宪法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建议作出适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1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研究和探讨科技翻译的著作不断问世 ,但是目前有些论述科技英汉、汉英翻译的书籍在使用汉语语法术语方面不够正确。该文从词、句子成分和句的角度分析了汉语语法术语误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古代的隐喻研究开始早、成果丰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品格:大量实例充分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在隐喻言说上更加侧重“隐”,强调“暗示”;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人就已经对隐喻的概念、原理、分类、功能、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隐喻理论;中国古代的隐喻理论大致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现存史料考证,未发现唐代诗人李白与王维有酬唱的诗文以及互相交往的记载;认为李白与王维人格之质的牾不谐,以及李白自负又自卑的双重性格,才导致了上述文学史实的发生;对李白这一矛盾复杂性格特征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李白的思想,读解李白的诗歌。  相似文献   
117.
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现代汉语课程改革应从转变思想、增加信息、讲清功能、精选例句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授课时, 还应在语言的生动性、事例的有趣性等方面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8.
儿童观问题是儿童文学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问题 ,2 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 ,集中到一点 ,就是“儿童观”问题。从五四“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观 ,到 30年代“配合一切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 ,再到八九十年代尊重儿童个性的儿童观 ,它的背后是社会文化产生了变革 ,通过儿童观来影响儿童文学观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9.
就科技英语中分隔式定语从句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对其汉译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若干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0.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中,语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1949年到1978年的诗歌写作基本上处于他者化力量的规范之下,诗歌语言消解了诗性和审美性。在当代的发展过程中,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先后经历了两次意义重大的语言学转向,并为汉语新诗发展赋予了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