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27篇 |
免费 | 526篇 |
国内免费 | 37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93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372篇 |
人才学 | 3篇 |
人口学 | 88篇 |
丛书文集 | 2395篇 |
理论方法论 | 576篇 |
综合类 | 12308篇 |
社会学 | 362篇 |
统计学 | 1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8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181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148篇 |
2016年 | 177篇 |
2015年 | 317篇 |
2014年 | 870篇 |
2013年 | 751篇 |
2012年 | 1012篇 |
2011年 | 1294篇 |
2010年 | 980篇 |
2009年 | 1128篇 |
2008年 | 1089篇 |
2007年 | 1194篇 |
2006年 | 1164篇 |
2005年 | 1051篇 |
2004年 | 1008篇 |
2003年 | 941篇 |
2002年 | 827篇 |
2001年 | 702篇 |
2000年 | 391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根据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指导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交叉同构的, 需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多民族国家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实践路径。 第一,可 建设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相协调的中华民族法制共同体。 第二,应以党的领导为统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 第三,需以 立法、执法、司法为统筹全面深化法治实践。 第四,可通过法治教育为媒介巩固共有法治精神家园。 总之,法制共同体是中华 民族为人类历史转向所优化的现代法治范式,法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制度实践基础,彰显了依法治国背景下 “德法共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2.
赵建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27-31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可从认知逻辑找到根本问题的得失所在。30年研究表明,上世纪80-90年代的思想认知逻辑模式,曾为中国美学史奠定了高水平的学术起点,但随着学术背景和研究的深入,这种认知逻辑日渐暴露出认知维度单一的局限。2000年以来,从文化认知逻辑切入中国美学史研究,成为崭新的路径,此一路径以其多元视角切入、思想内容的深邃丰富和隐喻系统的对应补充,不仅标示了未来中国美学史着重创造性的“自己讲述自己”的学术品格,而且也预示了与国际美学在文化诠释方面可实现深层接轨的开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3.
洋务派官僚奉行的中体西用理论纲领,说明他们缺乏对西方国家近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新式企业采取官督商办企业经营方式,说明他们并不具备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所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为特定企业采取借款缓息、减免税厘、提供专利特权等措施,说明他们并不具备举办资本主义工商业所必需的经济学知识。洋务运动的破产固然有诸多客观原因,但也与洋务派官僚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着的诸多缺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4.
王振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生活于黄渤海东西两岸的中华民族与朝鲜民族,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近些年文化交流不断升温,分别出现了影视韩流与汉潮。多种媒介及其结构之间互补互动、交叉演变,共同推进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古今各种出版文本的文化内容则是文化交流的基础。文本常常以辗转模因的传播方式被复制和开发创新、继承发展,多种媒介交互为两岸文化提供了快速而全面的交流平台。这种文化交流的传媒理据,即媒交互间性推动着中华民族与朝鲜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传统和文化产业实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对黄廖本《现代汉语》教材编写过程的回顾,总结发现该教材九大优点与其成因以及编写本教材的成功经验,从而为该教材的使用者和新教材的编写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6.
演化博弈论在中国法治政府研究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据此构建“复制动态”的中国法治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证明“内生演化”的法治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权力悖论”。中国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围绕约束规范公权力的主题,确立互动平衡精神和采取渐进主义策略,以改进转型中国的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47.
王君君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7-119
一般认为“三生万物”是道家思想,其实,早在道家思想产生之前,汉字构形中早就已隐含“三生万物”的意识。通过对有
关汉字的分析说明汉字产生之初即已有此种概念,这对于了解汉字和哲学史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8.
彭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中西美学在艺术的虚实问题上看法不同,中国美学推崇虚,西方美学推崇实。柏拉图和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对艺术褒贬不同,但他们所依据的原则一样,艺术因为虚而受到谴责,因为实而受到褒扬。中国美学推崇艺术不是因为艺术之实,而是因为艺术之虚,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将现实世界虚灵化为精神世界。20世纪西方美学家看到了虚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虚与中国美学所推崇的虚非常不同。前者是一种解释和知识形式,后者是一种觉解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9.
江书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4):48-50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海外华商在人际关系上讲究的是“以和为贵”。主要表现在:他们注意保持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海外华商网络,他们拥有良好的企业外部人脉圈;作为外来迁入人员,他们能和本地人保持良好的族际关系;同时,通过各项活动,他们还与当地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0.
尤建设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6)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华侨华人规模较大地移居越南.越南封建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华侨华人政策,并逐渐细化,使对华侨华人的管理有例可循,有法可依.越南封建政府对华侨华人政策的变化,主要是以其国家利益为核心,同时受中越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