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11.
为了应对中国本土大学崛起所带来的挑战,20世纪20年代后,在华教会大学按照“巴敦调查团”“更加有效率”的方针进行了相应的教育改革。通过改革,教会大学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专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2.
从意大利基督教会的世俗化趋向读解《十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家薄迦丘创作的小说《十日谈》 ,真实地再现了 1 4世纪中期基督教会世俗化的种种画面 ,鞭挞了基督教提倡的禁欲主义 ,禁欲主义不仅对世俗社会难以奏效 ,就是对于以侍奉神明为职的教会世界同样不禁而欲。  相似文献   
113.
本文从对《海的女儿》的深层剖析入手,挖掘安徒生整个童话创作背后所隐藏的精神潜流,旨在揭示其独特的生命意识及其在文本中的表现--它和安徒生的生活历程、美学理想、宗教情结乃至克尔凯戈尔的精神哲学密切相关,抓住它,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更为立体的安徒生.  相似文献   
114.
李峰 《晋阳学刊》2006,(3):45-49
基于现实,以及当前阶层分析中普遍忽视宗教职业者这一情况,以浙南X镇为个案,参照陆学艺教授关于中国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阶层划分的成果,初步考察了该地教职人员的阶层分布。X镇基督教教职人员的分布基本遍及乡村社会的各阶层,尤以家庭小工厂主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农民知识分子、雇工以及私营企业管理者此五阶层为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地基督教的形式开放性和实质封闭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5.
论文以安徒生三则童话故事为基础文本,分析了其中并置的梦与死亡意象及其表现方式、内在关系和深层蕴涵,认为死亡意象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中不仅仅被表现为生命的断层,更是导向永恒的契机,而死亡前的梦境则促成了这一契机的实现.同时,生存与死亡之间的不平衡性也使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于矛盾中呈现出微妙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6.
19世纪80年代,美国欧柏林大学开始向中国山西派出传教士,开启了欧柏林大学与山西之间的联系。本文以介绍曾任"欧柏林山西纪念协会"主席的爱尔斯文斯.卡尔逊的大作《欧柏林帮:基督教布道团在山西,1882-1900》为主,回顾了欧柏林大学与山西农业大学、云南大学的友好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7.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督教信徒的增加、信徒群体构成及其内部信仰需求的多元化,城市基督教聚会场所逐渐增多.面对这种情形,许多城市采用"以堂带点"的管理模式对其中部分聚会点进行接管、引导.本文根据实地考查资料,对我国南方某市一个以河南籍外来信徒为主的聚会点进行了田野调查,考察了该聚会点的形成、发展过程,对当地教会"以堂带点"接管聚会点的过程及"以堂带点"的具体运作方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宗教制度对"以堂带点"这一管理模式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8.
《简·爱》的爱情主题和女权思想均与小说的基督教叙事密切相连。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分别考量作家童年生活的宗教氛围、小说文本的基督教叙事传统和对这种传统的创造性叛逆,来论证小说皈依与反叛、神性与人性相结合的复杂宗教叙事体系,进而反映作家在基督教思想方面的矛盾性,并深刻理解小说文本的“宗教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19.
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神学是影响米开朗基罗美学思想的两个主要方面 ,文章就这两个方面对米开朗基罗雕塑创作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0.
在西方批评界 ,T·S·艾略特被称之为“古典现代主义”诗人 ,其“古典性”在于他一直着力追寻和审视西方文化传统中一脉相承的宗教精神资源 ,其“现代性”在于他深刻地洞见到 :西方现代文化和精神世界之所以日益走向“荒芜” ,恰恰是因为人文主义和基督精神的双重缺失。因此 ,他的诗学试图通过激活犹太 -基督精神这一传统文化资源 ,来打通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历史壁障。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文献表明 :他实际上已经建构了一种独具个性的现代主义宗教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