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系列除《远离尘嚣》外,《还乡》、《一双蓝蓝的眼睛》等作品中也有着拔示巴的原型。通过比较她们的经历与性格可以看出,哈代对于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内涵的深刻体会和娴熟的运用圣经原型人物的高超手法及其深沉的基督教情怀。  相似文献   
82.
在知味墨的西北之行中,他对西北传教士不仅是教导,更多地是与之进行双向的交流,他们对中国穆斯林传教事业进行了诸多的探讨。在传教士与穆斯林的眼中,知味墨西北之行的内涵有传教与对话两个方面,西北穆斯林之所以愿意与知味墨对话,与其自信及知味墨的温和举措有关。知味墨的西北之行提高了西北在基督教在华穆斯林宣教事业中的地位,促进了西北由边缘向中心的转化。  相似文献   
83.
庐隐作为亲历“五四”妇女解放大潮的新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凸显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而基督精神对她的女性意识的表达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一、平等与博爱思想催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使之在追求个体的独立自由的同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二、女性意识在现实的突围中陷入困惑,在忏悔与皈依中不断挣扎以寻找出路。基督精神渗透在庐隐的小说创作中,增强了庐隐女性意识表达的迫切性和厚重度,使之散发出永久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84.
伦敦会是近代率先派遣传教士来华的英国海外布道会,并率先将西方学校教育体制引入中国。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伦敦会在中国创办了若干所统称为'英华书院'的学校,它们遂成为这一时期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的主体,位于汉口的博学书院、天津的新学书院和上海的麦伦书院即为其代表。这类教会中等教育学校既沿袭了马礼逊所创立的马六甲'英华书院'的基本模式,又继承了英国公学教育的某些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的改革,以求适应中国国情。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以伦敦会'英华书院'为代表的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对促进中国近代中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5.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却生命短暂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时代特征。石评梅的创作与"五四"时期的其他作家一样,深受基督教文化的浸染,但同时又呈现了与其他作家不同的特点,这特别表现在她小说中所呈现出的基督教思想的驳杂性:在小说里,作家有时相信基督教,坚信那是一种精神支撑与前行的力量;但面对现实的艰难与困惑,有时她又会觉得昔日万能的"上帝"早已离场,成了一个扁平、失义的符号。作家对基督教信仰的徘徊,更多地表现在她对未来的期待与希冀上。  相似文献   
86.
宗教以及宗教团体向来对美国政治具有很大影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基督教新右翼开始成规模的“游弋”于美国的政治舞台。冷战之后尤其是9·11事件的发生,宗教右翼势力迅速崛起并与政治右翼合流,对美国政治决策的影响力加大。在分析基督教新右翼对美国政治宏观和微观层面产生的影响基础上,归纳出基督教新右翼影响美国政治决策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87.
What Protestant congregations offer spaces for worship and dialogue among persons with different sexual orientations?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finds or assumes that non-heterosexuals are stigmatized or invisible in theologically conservative congregations and are welcomed in progressive, affirming congregations. This article develops an alternative claim that some conservative or evangelical congregations offer attractive spaces for non-heterosexuals to worship and dialogue. We illustrate with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four congregations in South Korea—two theologically progressive, two evangelical—whose pastors welcomed everybody regardless of sexual orientation or gender identity. The “inclusive-evangelical” congregations retained conservative theology on sexuality (sexual relations only within heterosexual marriage) but offered more empathic dialogue with non-heterosexuals than did most evangelical congregations; they also provided more resources, conven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and ties to traditional affective networks than the affirming-progressive congregations. Inclusive-evangelical congregations offer an institutional venue for non-heterosexual Christians in Korea to potentially reconcile three central values: conservative Christianity, traditional (Confucian) affective networks, and expressive individualism.  相似文献   
88.
晏阳初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修齐治平”的理想抱负和“正道直行”的品格修养,都在他身上得到较好的体现。梁启超的“新民说”又使晏的民本思想得到升华,民本思想成为其进行乡村改造的思想基础;基督教的博爱哲学和济世扶贫的人道主义与天下一家的大同观念,启迪了他热爱平民大众的思想,给了他矢志乡村改造的精神动力;而他对苦力的深刻认识和对平民的广泛同情则是其进行乡村改造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9.
王元骧 《学术月刊》2012,(7):97-106
西方的美学和文论是由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这两大传统所构成的。它们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各有特点:前者以知识论为基础,是经验的、静态的;后者以信仰论为基础,是超验的、动态的。在西方文化史上,它们之间不仅有横向的互补关系,还有纵向的传承和发展的关系。我国"五四"以来从西方引入并在其后占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文论,主要是按古希腊知识论哲学的科学精神建立起来的,它对于推进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科学轻人文的倾向。而在希伯来文化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美学由于信仰问题的引入而把对人的理解由社会的、理性的维度推进到个体的、心理的维度,也使人们对美和审美关系的认识有了的重大发展。这些思想的精髓,对于完善和提升已在我国生根的现实主义文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Focused on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habits of Christian social workers and counsellor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question of good practice when working therapeutically with clients asking to discuss spirituality and faith. Interviews with 10 senior practitioners who are practising Christians as part of a qualitative study revealed several common experiences when working with clients actively seeking to explore faith and spirituality: (1) using flexibility, discernment, and a client-led approach; (2) trust in God and spiritual receptiveness; and (3) managing tensions between professional, personal, and organisational valu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highlight the requirement for professional integrity, to include practising within one’s range of competence, and the value of ongo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support good practices when working with religious cl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