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8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89篇 |
理论方法论 | 10篇 |
综合类 | 36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郭店竹简《老子》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 年10 月,湖北省荆门市四方乡郭店村一号战国楚墓中,出土了八百多枚竹简。这批竹简可分为道家著作和儒家著作两部分。属于道家著作的共两种四篇:《老子》甲、乙、丙三组和《太一生水》一篇;属于儒家著作的十一种十四篇:《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尊德义》、《六德》、《唐虞之道》、《忠信之道》和《语丛》四篇。经过专家们的整理和识别,楚简图版及释文已于1998 年5 月由文物出版社以《郭店楚墓竹简》之名出版发行。郭店一号楚墓是楚国贵族的墓地,考古专家们根据从一号墓随葬品中的漆耳杯“东宫之师”铭文推断,该墓主可能是楚国太子的老师。一号墓的年代,属于战国中期后段。其具体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00年,也就是说是公元前4 世纪末的墓葬,而墓中竹简的书写时间,应当更早一些。郭店竹简的出土,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发表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将有关郭店竹简《老子》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2.
黄建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1):78-83
王闿运在《楚辞释》中求新尚奇的注释,其时代背景是清末公羊学派学术风气的影响,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注释篇目中将宋玉的《高唐赋》入选;注释体例简单而具体注文随意;中心内容贯穿求新尚奇之说,且在字词注释、章句说解、篇旨说解等方面均有明显体现。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崇尚新颖奇特带来附会之弊。 相似文献
103.
韩隆福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13-18
在近现代,经由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熏陶,伴随沅澧流域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主革命和军事斗争的推进,在常德分别形成了以宋教仁和林伯渠为首的两个人才群体。这两个人才群有三个鲜明的特点:政治军事人才多;众多人才精英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广泛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经历了军事斗争的磨练;爱国主义精神是近现代常德人才群体的生命基因。 相似文献
104.
王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2):94-98
利用《楚辞》及王逸注《楚辞》之用语规律,并结合通行的《楚辞补注》以外的《楚辞》本子及相关的传世文献相佐证,可以对今本《楚辞补注》中所见王逸《楚辞章句》部分“倒、脱、衍、讹”的错误内容进行合理性的勘正,从而有助于《章句》的进一步校证。 相似文献
105.
黄凤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2):133-136
楚辞《大招》和《招魂》文本之异同乃巫祭文化使然。"二招"共用于为楚怀王举行国丧活动的招魂礼,一事而二用。《招魂》用于野外,《大招》用于出殡前宫中举行的大型祭典。"二招"均为屈原据巫觋及巫官祭辞改创而成,并因招魂时地及行招者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体制和风格。其题旨均是: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明招怀王之魂,暗寓忠君爱国之意。 相似文献
106.
马悦宁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6):5-6
楚辞体是继《诗经》之后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地的一种新诗体。它以其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瑰奇绚丽的文辞、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体式中个性鲜明、独具风貌的诗体 相似文献
107.
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两人争夺天下,司马迁称之为平乱诛暴的统一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汉中对策、下邑划策、成皋对峙、垓下决战的描述,反映了项羽凭的是力、善于征战,而刘邦凭的是智、用谋略取胜,最后刘邦集团谋略智计战胜了自矜武力的项羽集团。 相似文献
108.
王逸《楚辞章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最完整的阐释《楚辞·九歌》的著作。王逸将《九歌》主要思想内容纳入儒家思想框架以及《诗》之比兴的解释体系中,开创性地总结了“依经立义”和“依诗取兴”的核心阐释思想。阴阳思想在其阐释中也占据不小的比重,甚至部分内容体现了谶纬化的倾向。在经学的大框架下,王逸对屈原创作《九歌》的动因以及对屈原其人的关注,客观上建构了一个大概的作者形象,而这个形象则是包含王逸个人化的理解在内的。 相似文献
109.
王德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1):59
向来治骚者所据版本主要是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对补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各篇小序中的矛盾与牴牾之处,治骚者已有所察并有所论,但由于资料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尚有待深入。从《文选》本骚类作品八篇小序中,可见补注本《楚辞章句》的版本问题;《文选》原本录有王逸《楚辞章句》的八篇小序,尤刻李善注本则基本保留了其原貌的文献价值。补注本《楚辞章句》中矛盾牴牾的原因,主要是多篇小序非出于一人之手,因而,《楚辞章句》成书之后,还存在一个不断增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张天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9-25
清初理学家张履祥是晚明大儒刘宗周的重要弟子,但是张履祥后期由王学转向朱学,成了清初尊朱辟王的先驱。师事于刘宗周对张履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过二人的学术还是存在着重大的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的时世而选择了不同的道德践履理论,所以张履祥站在朱学的立场传承蕺山之学,对于师门有补救之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