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7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172篇 |
社会学 | 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俊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3):56-61
分析了影视艺术鉴赏在影视欣赏、评论二者间的中介作用及其特点,指出鉴赏活动不仅在于“准确地”领悟和理解原作,更重要的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与“再评价”,这亦是所谓的“深沉阅读法”或“症候阅读法。” 相似文献
102.
王洲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8-144
陆侃如先生是20世纪较早用新的学术眼光和方法研究屈原和楚辞的学者之一,也是20世纪屈原和楚辞研究的大家之一。但由于他对屈原特别是宋玉的一些作品的真实性有过否定意见,因此当前的楚辞研究界对其多持批评态度。而对其从事楚辞研究的过程、成就,研究方法上的特点,以及疑古过甚的原因等,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研究。兹就上述问题作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3.
卢少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691-694
将三阶段的主要特点及重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加以分析概括,厘清了西方翻译研究的脉络,并分析了目前国内翻译界对于西方翻译理论的不同看法,提出了中西结合,立足自我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4.
台湾成功大学陈怡良教授从事教学与研究四十余年,在楚辞研究和楚辞学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撰写出版了《楚辞天问研究》、《屈原文学论集》、《屈骚审关与修辞》三部楚辞研究专著,发表了数十篇楚辞研究论文。他的楚辞研究既注重楚辞文本的研究,也注重楚辞背景的探讨,视野宏阔,引证丰富,善于在融会古今学人成果的基础上守正出新,是台湾楚辞学研究的杰出代表之一。陈怡良教授不仅在楚辞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且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给大学生、研究生开设楚辞专题研究课程,积极鼓励学生研读《楚辞》,指导楚辞学硕士论文七篇,博士论文两篇,是目前台湾地区培养楚辞学硕士和博士最多的学者.. 相似文献
105.
胡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542-545
学界专家围绕政府利益分别提出了五种代表性观点,即政府利益就是公共利益;政府利益是与公共利益相区别的政府自身利益;政府和公务员既代表公共利益,又有小团体和个人利益;行政机关代表公共利益,而政府官员则具有自身利益;剥削阶级国家的政府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代表公共利益。上述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与缺陷不足,未来政府利益的研究应在科学确定政府与公众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形态研究方法,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视野,重视政府利益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文献,《天问》具有多科性和多意性,其阐释价值和研究价值很高。它不但是文学文献,而且也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神话学等方面的文献。但在翻译中,译者一般只能侧重一个方面进行处理,造成其他方面信息的遗失。在总结《天问》现有研究与英译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从阐释、文本和文化等三方面探讨英译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7.
邓心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91-94
人物品评作为汉末魏初一种特有的时代风尚,在魏晋六朝时期经历了从政治性到哲学性和审美性的转折变化。而后者从作家的创作个性、文学情感的张扬、人物与自然美等方面,对魏晋六朝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俞吾閖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2):1-7
没有什么比人的存在体验和存在本身更持久、更经典、更具现代性,我的创作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基于人类生存体验的思考。我的文献纪录片解说词比较注重文献的开掘和史料的把握,追求差异性的叙事风格,力图将不同的视角、趣味、叙述方式融为一体,为观众还原了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对象;我的影视编剧,立足于优异的语言自觉性和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有所发现,追求一种有品质、有共鸣、有创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9.
佟延秋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1-94
解说词作为纪录片创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环节,其创作理念与风格也在发生变化。影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观众对纪录片解说词的理解与感受虽是诉诸于人类的听觉,但解说词的本质仍属于文字。因此,必须在纪录片制作的大背景下,思考解说词的创作。传播学理论中的"5W模式"为我们分析解说词的创作理念提供了理论框架。为此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为例,对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理念进行多视角的分析与总结。认为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要以影视创作的思维方式进行,不仅需要对纪录片的受众定位与传播内容进行研究,还要具有一定的拍摄与剪辑意识。 相似文献
110.
明代是《楚辞》评点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这一时期刊刻的《楚辞》评点诸本,目前学术界重视不够,极有必要对其存在形态、因变及源流进行考察和揭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