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7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清季兴办学堂开始,西方学科分类逐渐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确立."国学"或"国故学"在此分类中究属何类,这是困扰20世纪20年代许多学人的问题.一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将中国的"国故"整理使之能够纳入哲学、文学、史学等新式分类,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是,这一进程结束后还有"国学"或"国故学"的存在余地吗?如果有,则"国学"或"国故学"便实际超越了西学分科;而后者又被时人看作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这又违背所谓"新国学"即"科学的国学"之定义.围绕这些问题的争议反映出当时学人其实更多是从思想而非学术的角度看待"国学".  相似文献   
82.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岭南书院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高潮,它极有助于古代岭南地区文化的普及和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83.
中国古代注释性书目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释性书目和提要性书目、题录性书目一起构成古典书目的三大类型,但是目录学界一直缺乏对于注释性书目的认知和界定,造成了诸多误解.注释性书目源远流长,有效地揭示了文献信息,检索更为便捷,使书目更加工具书化;作为一种书目编纂传统,注释性书目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4.
清代中期是论词绝句这种词学批评类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大量以论词评词等直接标题的论词绝句的出现,表明此期论词绝句应用于词学批评之中自觉意识的觉醒;受浙西词派和乾嘉学风的影响,此期的论词绝句又呈现出推尊姜张、重视词体探源和词籍史料辨析等新的特征。这表明词学批评中论词绝句的正式定型,在清代词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85.
晚清民国时期,重新阐释、构建中国学术的渊源流变成为近代学人沟通中西的重要环节。巴蜀学人蒙文通、刘咸炘试图重塑浙东史学,寻求传统学术的近代出路。刘咸炘构建以章学诚为核心,以宋世婺州史学为表,明之姚江理学为里的浙东学术系谱,旨在塑造、贯彻浙东史学以公统私、广大圆通的学术特质,以此重建中国文化,回应中西古今之争。蒙文通强调南宋浙东史学与清代浙东史学的差别,以秦汉新儒学为根本,将南宋浙东史学构建成为儒史相资的典范,以此阐扬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希冀推昔人之陈说,示大法于将来。以疏源浚流的方式呈现晚近各派学人转化传统学术的本意与主旨,或可探明传统学术的流变,以资当下构建中国学术本位借鉴。  相似文献   
86.
杨金梅 《学术探索》2004,(7):107-111
词作为一种文体 ,在其早期阶段带有明显的北方文化的气质。从晚唐、五代开始 ,词的面貌逐渐发生了变化 ,到宋代 ,词已经完全成为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的文学。词的南方化特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 ,作者以南人居多 ;二是词的内容以言情为主 ,意象多为南方风物 ;三是风格以婉约居多 ,意境具有朦胧、精致、温润的特点  相似文献   
87.
陈新 《学习与探索》2001,38(5):116-121
在古典时代,希罗多德和波里比阿把整体、联系地阐述历史的"世界历史"观念奉献给了后人.本世纪的"世界历史"观念是基督教思想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中奥古斯丁的影响尤为重要.延展的时间、目的论、进步史观构成了中世纪"世界历史"观念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8.
张书宁 《北方论丛》2022,(1):153-164
林纾译笔即林纾的翻译文笔,是林译小说译介方式与文学表达的文本显现。为达到译文与原文的信息对等,林纾在借鉴"言文合一"观念的基础上,有意在文言译文内添加大量的白话俗语。这种"文白相融"的语言策略不仅打破了古文笔法的诸多禁锢,同时也呈现出书面话语的近代变革之势;译介层面的双语转化夹杂着欧式语言的渗入,林纾译笔对于欧化词法和欧化句法的吸收,改变了文言原有的书写特性与语句框架,进而表现为"新"与"旧"的叙述叠合;新旧交融下的译介活动又催生了"注"与"评"等译笔补充形式。这类注评以副文本为表现,从而成为林纾针砭时弊、宣扬爱国保种之情的文本场域。林纾译笔既吸收古文之典雅,又融合今文之新奇,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促进传统小说文笔的现代嬗变。  相似文献   
89.
《雪桥诗话》为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的诗话巨著,是研究八旗文史、清代文史的重要文献,蕴含着比较丰富的批评学信息,主要涉及批评的标准和性质、批评的目的和意义、批评的形式和方法等。对这些批评学信息进行梳理和阐释,可还原《雪桥诗话》作为话体批评文献应有的样貌与价值。  相似文献   
90.
Introductio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 is a continuing threat to the pig production sector in the European Union. A scenario tree model was developed to obtain more insight into the main risk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probability of CSFV introduction (P(CSFV)). As this model contains many uncertain input parameters,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used to indicate which of these parameters influence model results most. Group screening combined with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of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meta-modeling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most important uncertain input parameters among a total of 257 parameters. The response variable chosen was the annual P(CSFV) into the Netherlands. Only 128 scenario calculations were needed to specify the final meta-model. A consecutive one-at-a-time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the main effects of this meta-model to explore their impact on the ranking of risk factors contributing most to the annual P(CSFV).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del outcome is most sensitive to the uncertain input parameters concerning the expected number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epidemics in Germany, Belgium,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probability that CSFV survives in an empty livestock truck traveling over a distance of 0-900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