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传统的生产力定义有其历史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定义的局限性日益显示出来.第一,误导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第二,仅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去理解生产力.第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过于狭隘.  相似文献   
42.
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国有制经济比重下降而非国有制经济比重的上升。这一变化是否具有“合理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这一重大例题直接涉及到对整个市场化改革成败得失的基本判断。本文对此进行了综合考察,实证分析显示出,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与市场化的进程、要素使用效率尤其是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年均经济增长的高速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展示出了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上的“合理性”。关于所有制变化所导致的经济主体凭借财产所有权获得收益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契约论和供求论相结合的解析框架进行了有说服务的解释。  相似文献   
43.
人类理想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它是面向未来的人类理性的构想,人类对理想的追求是人类区别于动物世界、并使自身高出动物世界、体现人之崇高性和尊严的体现,也是人的自由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体现,但理想本身则是人类自由探索与追求规范的统一。这是由人类理想的实践本性和理想在实践中保持开放性和常新性决定的;同时,人类实践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也使得人类的理想追求必然表现为对自身活动的目的性追求和遵循外在规范的统一;另外,人的异化和功利主义追求导致了人类生活根基的动摇和意义世界的缺失,人类需要重建我们的理想和意义世界,以此才能规范人类的理想和重建未来的生活世界,从而展现人生的理想和人生的意义世界,展现人性的崇高和尊严,并显示高贵的人类区别于动物世界并远远地高出动物世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4.
从理论上弄清政治哲学和政治学的区别和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治学作为一种社会科学应当对其研究对象采取一种不含有研究者任何主观偏好的客观态度,因此它没有阶级性.然而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则是政治的合理性或合法性问题,因而它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必然包含价值判断.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区别基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因此,二者之间存...  相似文献   
45.
谋求经济发展成为近十年乡村剧的叙述主题,这在乡村“外来者”、“归来者”、“村官”人物塑造中得以体现;乡村“绿色基调”叙事,关注的是乡村生态和谐发展问题;乡村婚恋的模式化表达,揭开了“乡下人”婚恋意识的觉醒;乡村剧叙述存在“模式化”、“被叙述”的痕迹,造成了“乡村镜像”叙述的某种“失真”。  相似文献   
46.
理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理念,既与神性相对立,又超出人的自然本能。人的理性本质在于以理性为道德立法。道德与理性的悖论则在于道德的"理性化"过程,即误把工具理性运用在道德价值理性领域,导致了道德的非道德化。道德与理性悖论的解决需要以理性的力量与方式,强化人们对道德的尊重,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始终保持向善的指向。  相似文献   
47.
社区冲突的再生产是当前我国基层冲突延续性发展的重要方式。北京市某回迁社区房屋质量冲突从原本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商业利益纠纷问题,最终发展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稳定乃至城市秩序的多起群体性事件。其中,基层政府、开发商、法院、民众等社区冲突主体均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采取符合社会规范的冲突应对策略,却导致了社区冲突的再生产,其中拥有合理诉求的民众成为推动社区冲突再生产的直接主体。这启示我们,在应对社区冲突时首先要在制度建设与改革上着眼于社区公共利益,更重要的是让民众真正参与到附带着较多资源分配的公共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获得民众对公共政策实实在在的认同,并培养民众自主解决冲突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抑制冲突再生产的萌芽。  相似文献   
48.
In general, the technical apparatus of decision theory is well developed. It has loads of theorems, and they can be proved from axioms. Many of the theorems are interesting, and useful both from a philosophical and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But decision theory does not have a well agreed upon interpretation. Its technical terms, in particular, utility and preference do not have a single clear and uncontroversial meaning.How to interpret these terms depends, of course, on what purposes in pursuit of which one wants to put decision theory to use. One might want to use it as a model of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corporations or of the stock market. In that case, it might be useful to interpret the technical term utility as meaning money profit. Decision theory would then be an empirical theory. I want to look into the question of what utility could mean, if we want decision theory to function as a theory of practical rationality. I want to know whether it makes good sense to think of practical rationality as fully or even partly accounted for by decision theory. I shall lay my cards on the table: I hope it does make good sense to think of it that way. For, I think, if Humeans are right about practical rationality, then decision theory must play a very large part in their account. And I think Humeanism has very strong attractions.  相似文献   
49.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thesis that a critique of decisions is not necessarily (except in the trivial sense) a critique of preferences. This thesis runs contrary to the fundamental assumption in economic theory that a critique of decisions will always simultaneously be a critique of (subjective) preferences, since decision behavior is after all a manifestation of preferences. If this thesis is right, then the paradigm of so-calle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is in serious trouble, not for external reasons but because of imminent inconsistencies. The thesis is developed in five parts: I. A preliminary remark to the economic theory of rationality in general. II. The cooperation problem as a challenge to the economic theory of rationality. III. An account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attempt to save the theory. IV. A critique of that attempt. V. And the conclusion: practical reason is concerned with actions and not with preferences.  相似文献   
50.
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关系的观念呈现,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本质在价值观念的自觉重构,也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责任伦理作为实践主体的伦理自觉,符合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与核心价值体系正相契合。因此,成为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