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解除权之有无和行使与否与减损措施存在诸多联系和矛盾,二者应当在减损措施合理性标准的框架内实现二者的协调。在非违约方没有解除权时,其减损措施也不得否定整个合同;非违约方享有解除权时,解除权的行使与否不是非违约方为减损行为的前提,积极行使解除权还是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要依据事实情况而定。替代安排作为减损措施的一种也不以解除合同为条件,但应当符合"合理措施"之要求。  相似文献   
72.
“资本下乡”成为当前村庄发展的主流模式,不可控的“资本下乡”将带来村社利益格局的剧烈变动,对乡村治理造成危害.以“村社理性”为实践原则的发展模式能够使村社共同体成为应对“资本下乡”的保护机制.通过皖北两村的比较可知,在以村社理性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村社共同体利益能够最大化地得以保持,免受资本与国家的过度攫取,发展过程最节省交易成本,发展利益也能在社区内最大化,发展模式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73.
罗尔斯的"政治"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莘 《社会科学》2007,(8):132-140
通过考察为何罗尔斯认为"合理的多元事实"会瓦解对"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康德式阐释,而解释了罗尔斯从综合自由主义转向政治自由主义的内在动因,刻画了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的独特的主体间性的视野,并通过对公民身份承载的公共视域的梳理,回答了为何罗尔斯要把优先性赋予主体间性的合理性而非赋予关于主体或存在的终极真理。  相似文献   
74.
房德玖 《齐鲁学刊》2006,1(4):122-125
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要从实践出发,而对于实践和主体性问题的理解,不能仅仅在认识论范式中进行,而更应该在实践生存论范式中进行。把描述性认识和规范性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能准确系统地把握主体性问题。实践生存论范式能够系统地建构对主体性问题的理性的和合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5.
直陈条件句的前件、后件是可以单独断定真假的,但整个直陈条件句是否有真值,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把直陈条件句作真值函项的解释,则会出现一些违反人们直觉的怪论,为了消解这种怪论,有些学者提出了NTV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直陈条件句不是真值函项的,直陈条件句没有真值,这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逻辑哲学问题,即直陈条件句有无真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76.
孔祥田 《阴山学刊》2006,19(5):71-75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系里面体现了西方历史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是受到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近现代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影响而形成,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杜威科学精神包含四个方面理性精神;求真精神;求实精神;批判和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77.
韦伯合理性理论评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永军 《文史哲》2002,1(5):100-105
韦伯将黑格尔的理性概念改造成合理性概念 ,并赋予合理性概念以社会建构之意义 ,他把“现代性”等同于“合理性” ,将“现代化进程”等同于“理性化过程” ,从而把狭义上被看作是人的思考能力的理性拓展到人的行动和历史、社会等现实领域 ,成为人的行动及社会所具有的特性 ,以说明西方现代性的演进及其本质。韦伯合理性理论对现代性的诊断已经成为西方现代性话语的转折点 ,在他之后的现代性理论大都对他的理论有着一种“路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8.
An individual is said to have a taste for a particular menu, i.e. a subset of available commodities, if he is indifferent between all commodity bundles that contain the same quantity for each commodity which actually is in the menu, whatever the rest of the bundle. Then, a taste is directly defined as a deep property of preferences. As a first result, it is shown that a complete and transitive preference relation over the commodity bundles is equivalent to regular tastes where regularity means that tastes can be derived from a pure qual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mmodities. Besides, a preference family based on preference relations corresponding to each particular commodity is said to be rationalizable if there exists a metapreference over commodity bundles which consistently summarizes the preference family and then allows to decide. As a second result, it is shown that if a preference family is rationalizable, then the tastes are organized thanks to a reflexive and transitive qual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mmodities.  相似文献   
79.
李玉是晚明至清初的戏曲大师.他在晚明创作的以婚恋为题材的几部传奇,摆脱了明末戏曲创作中宣扬低俗情欲的趋向,承袭了高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创作理念,试图以伦理道德来挽救晚明颓靡败坏的社会风气,对情与理关系的处理从汤显祖的"情而已"转变至理为先,把情放在次要的位置,以理辖情,以理代情.若脱离时代背景、单从文本的艺术...  相似文献   
80.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一直追寻的理想,它引导人们超越现实,不断走向未来的价值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所面对的问题是不相同的,在现代社会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工具理性的超强控制力,它对人的全面发展所带来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人的感性发展受到扭曲;人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从本源的意义上把人视为物欲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