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35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939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在目前进行的第八轮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承担提高全民审美文化素养任务的美术课也在进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涉及到教育观念上的改变,同时也涉及到操作技术层面上的调整与创新.如何适应基础教育中美术课程的改革,这自然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学中应当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02.
长安学溯源     
李小成 《唐都学刊》2010,26(6):39-47
长安学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学科概念,人们对此还有许多看法,多数学者尚不能接受,他们认为长安学还比较模糊。要使长安学变得清晰起来,就要找到它的理论基础。产生于长安大地的这门学问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二千多年前的西周礼乐文化,就是长安学提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3.
列子其人其书真伪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属于先秦诸子中的道家,崇尚清虚无为,顺性体道。其书在汉初盛行,汉武帝"独尊儒术"而散落民间,西汉末刘向校理群书时,将其整理定著八篇,因其学说在当时影响不大而散佚。今本《列子》因晋人张湛注得以流传于后世,辗转流传中杂有魏晋人增补的成分,因此引发后人对其书的真伪之辨。其书在内容上以先秦《列子》原书为本,保存着许多已经亡佚的珍贵史料,又含有魏晋的哲学思潮,使得其书兼具先秦及魏晋的双重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304.
汉四家《诗经》学在经文用字和对具体诗句的解读上有差别,但要旨并无不同。它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围绕"礼",具体阐发了儒家关于夫妇、父子、君臣等的等级伦常思想及乐的功用。  相似文献   
305.
疑《鲁颂》《商颂》非《颂》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颂》、《鲁颂》、《商颂》,并称《诗经》三《颂》。但是无论从鲁、宋的诸侯国地位与周王室天子之国的地位绝然不能等列的礼仪角度理论,还是从《鲁颂》、《商颂》之诗与《周颂》之诗章句构成体式?格不合的角度考察,《鲁颂》、《商颂》实非《颂》诗之属类。其所以入于《颂》,乃是由于孔子修订整理《诗经》时人为错编所致。  相似文献   
306.
章可敦 《学术交流》2007,23(1):153-155
可以说《诗经》是西周时代的一部小百科全书。历代名家对它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成果累累。但以前人们侧重于从政治、思想、伦理和哲学方面研究《诗经》,很少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它。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诗经》中就有不少是农事诗,从中能解读出较明显的经济意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意识,农时意识,保护生产力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区域经济意识和公平分配意识。  相似文献   
307.
贾敏 《学术交流》2007,23(2):152-154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因此,中国古代诗歌,不管是对现实的描绘,还是情感的抒发,不免带有农业文化的烙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农业社会的诸方面内容。《诗经》中的大量诗篇表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相似文献   
308.
隐喻与比兴——以《诗经》为中心的探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这一点在比兴传统中表现十分明显。无论是“比”还是“兴”,都与隐喻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大量《诗经》作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09.
本文从探讨有效进行概念教学以适应人的一般思维规律入手,总结出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教学思路。作者在分析两种教学思路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归纳先导,开智第一;演绎拓展,学而活用”的概念教学新策略。这种新教学策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是对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教学思路的综合,符合中西思维传统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310.
朱熹对《诗经》的文学性有深刻的体认,体现在:1 朱熹对《诗经》作品的抒情主体有明确确认;2 "《国风》里巷歌谣说"的立足点是对以个人情感为核心的抒情精神的深刻体认;3 朱熹对《诗经》作品的文学表现手法有清醒的认识;4 《诗集传》以"赋"、"比"、"兴"分配《诗三百》每篇各章,完全是从文学修辞学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