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39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983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a small‐scale study using visual ethnographic techniques with nine South Korean childre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ole of culture in understanding autism. While autism is embedded within the ‘strange’ and ‘unfamiliar’, linked to exclusion and discrimination in Korean society, the children focussed on reframing their experiences of living with autism as ‘ordinary’. Despit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mall sample, the richness and depth of data generated by children themselves offers new insights into children’s interpreta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autism and raises interesting questions for cross 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disability.  相似文献   
132.
儒家道德修养论强调个体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倡内省、内讼、慎独、居敬穷理、省察克治和躬行实践的修养方法,以及内圣外王的修养境界等,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批判地继承儒家道德修养论的合理因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提供有效的实践路径和方法论借鉴:提倡德性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转化为全民的德性;注重知行结合,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为;树立先进价值典范,引导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3.
《仪礼》是一部记载周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典籍。自汉至清,古代礼家频有以绘图制表的形式解释《礼经》的作品。这些作品就表现形式而言可以分为绘图与列表两类,就内容而言则主要可以分为礼器礼服图、宫室图、方位图、丧服表等。千余年间,礼图类著述不乏佳作,但因历史条件的局限,也有一些无法避免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4.
清季张之洞“君子儒”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标榜的“君子儒”形象在晚清张之洞这位封疆大吏、儒臣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表征,通观张之洞修身治国思想,可以从他的力辟公羊、调和汉宋、学兼中西、经世务实等方面得到佐证,他的学术宗旨和治世理念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而他本人,也应成为千百年来“内圣外王”的又一个大践行者。  相似文献   
135.
在西汉末年东海郡有正式编制的吏员中,少吏占吏员的绝对多数。不论是由少吏升迁为长吏,还是由长吏迁转为其它长吏,以实际才干升迁者都占很高的比例,因儒学素养而获升迁者在二者中所占比例都非常低。尽管由于儒学被视为官方意识形态,及其与仕进制紧密结合,促使部分文吏学习儒家经典,有些少吏因此而升为长吏,跻身士大夫,但是,文吏作为一种官僚类型,是始终存在的,而且仍然在官僚队伍中占绝大多数,缺乏儒学素养也仍然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在两汉四百年间,在官僚队伍的各级长吏中,儒生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并逐渐取得优势地位,而文吏则最终在数量众多的官府属吏中(即少吏)中站稳脚跟,以其实际才干在行政体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当前中国仍然对人们的实际行为发生重要影响的传统价值取向主要有六类 ,它们是家族取向、权威取向、稳定取向、自保取向、安命取向和实用取向。它们同儒家伦理具有一定契合性 ,是儒家伦理的世俗形式 ,但在世俗化过程中有些经过了过滤、筛选 ,发生了扭曲。这些价值取向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是双重的。其负面影响虽然遭到过近代以来许多激进知识分子猛烈抨击 ,但仍然是值得现代中国人予以反省和清算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7.
本文论述了儒教理论与儒家学说的关系 ,指出 :在儒教的理论中 ,人的尊严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 ,但在儒教的实践或中国历史中 ,人的尊严却受到极大的轻贱和贬损 ,其根源在于制度缺陷 ,即缺乏保障人性尊严的制度 ;在基督宗教理论中 ,由于指出了人性的堕落 ,所以人性尊严的地位似乎不如在儒教之中 ,但在基督宗教的实践或西方历史中 ,人性尊严却较有制度保障并逐步改善 ,这种表面矛盾内含着深层的一致性 :正因为人有罪性 ,所以要靠制度来制约权力。文章强调 ,圣俗分开的抽象理论导致了张力互补的制度安排 ,这应是我们注意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8.
儒家文化精神与现代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在21世纪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精神的整体主义、以人为本、普遍和谐、创新自强、重视教育和讲义求利等基本精神,对培养现代人注重社会利益、关心他人需求、保持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之间的和谐、努力拼搏进取、重视人才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等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仍然具有正面效应和积极作用。经过认真的发掘、研究、改造和创新,儒家文化在今天继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弘扬和培育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9.
我国当前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转型过程当中,我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危机、价值观的失范、社会分化等问题,儒家的合理内核思想为我们解决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0.
《庄子·天下》篇最早提出了“内圣外王”之道,即远古理想社会所存在的“道”,原“一”。其不仅直接阐述了此道,且在评论中也透露出何为“内圣外王”之道,因为他是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最高评价标准。由此,即可解释结尾处为何出现“惠施”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