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1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20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48篇 |
理论方法论 | 66篇 |
综合类 | 1039篇 |
社会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116篇 |
2010年 | 84篇 |
2009年 | 91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伟榕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31(2):83-86
从中庸的消费欲望观出发,反对放纵与过分抑制消费。重视消费理性,倡导消费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自身财力以及顺应天时地利。为缓和消费欲望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儒家还从精神、道德和法律的多维角度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加以调控。在现代社会,儒家的消费管理思想依然是纠正消费价值观偏失的一荆良方。 相似文献
22.
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993年世界宗教大会发表的普世伦理宣言中明确指出 ,孔子思想是普世伦理基本原则的源头活水之一 ,但儒家的缺席实为一大遗憾。同年 ,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构想 ,把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明相提并论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世界的对立面。在文化宗教领域内沉默而在经济政治领域中曝光 ,使儒家的优点黯然不彰而缺失则暴露无遗 ,这对新儒家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孔汉思深信宗教之间的相安无事是人类社群得以和平共存的先决条件 ,其普世伦理便是通过宗教对话而消解矛盾冲突的权法 ,但其淡化和削弱的诠释策略必然导致抽象的普世主义。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从西方 ,特别是美国的战略立场设思 ,有着浓郁的冷战情结 ,视儒家为权威主义和中国威胁论的理据。我们认为儒家具备关切政治 ,参与社会和重视文化三种属性。世界宗教集会领导小组曾提出持续性、进步、差异和了解四大议题作为构建全球伦理的基础。面对文明冲突的危险 ,我们务必强调对话的重要 ,通过文明对话来考虑生态环保、社群整合、文化多元及相互参照的可能 ,这比以抽象的普世主义为前提的伦理宣言更切合实际 ,这就是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相似文献
23.
宋伟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3-77
儒家德育的基本方法有:权威教化法、榜样仿效法、差异培养法、熏陶管理法、自我修身法、躬行实践法等,它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方法相互联结,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借鉴儒家德育方法,结合我国大学生德育实践和社会时代特征,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应做到改善思想灌输法,重视典型教育法,实施分层教育法,强化感染教育法,突出自我教育法,注重实践教育法,从而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4.
贯云石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在儒家经典的研究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透视贯云石的现存作品,其中蕴涵着较为丰富的经学思想,其主要表现在奉儒崇经、经世致用、创新释经方法和兼融释道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5.
陈豪珣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9-23
《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经学政治法典化,帝王圣人化,经学与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皇帝组织大臣、儒生们通过白虎观会议辩论古今文经学的异同,调和古今文经学的矛盾,求同存异,统一经学思想。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圣人和五经谶纬化,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具有浓重的谶纬神学色彩。 相似文献
26.
胡东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6):78-80
嵇康作为魏晋时代竹林七贤的主要代表 ,因其“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对儒学的激烈批判态度 ,长期以来被定位为儒学的反叛者 ,也由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而从嵇康对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建构来看 ,他并没有超越玄学融合儒、道价值的主流。他通过对汉末以来儒学形态的批判 ,以道家人生样式为根据 ,道家之“道”为本体 ,“作用的保存了”儒家价值 ,从而建构了一种融合儒道价值的新的生命样式 相似文献
27.
对于世界许多民族国家来说,史诗无疑是一个重要文类.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通行着非常狭隘的史诗观念,这种观念是以古希腊史诗为范例的.问题集中在什么是史诗、什么不是史诗.中国史诗体量巨大、类型多样,至少在形式上是多样的、演述是多样的、受众是多样的、社会功能是多样的.我们要根据多元的史诗传统,树立多重选择的研究视域,为世界史诗研究提供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28.
张盈盈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4-79
魏晋是个体自我觉醒的时代。王弼作为士阶层的典型代表,援道入儒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倡导在尊重个体本性的前提下重塑名教的权威。道家的自然既是世界的运行法则也指个体的自然本性,它是个体与名教沟通的桥梁。个体既是名教的遵循者也是名教的载体,对名教有效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王弼名教与个体统一的名教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自然之性是名教存在的基础;自然之道是名教施行的方法;“性其情”是名教与个体统一的人格范式。个体安于名教,圣王施行名教,以及性其情的个体人格范式。个体与名教的统一,既可以维护个体本性又可使名教生命力持久不息。 相似文献
29.
吴从祥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1):61-65
王充对魏晋经学产生了不少影响,这在王肃经学中得到典型的体现。王肃之父王朗在会稽任职时获得《论衡》一书,王粲将《论衡》一书带至荆州,王肃之师宋衷与王粲同为荆州学派代表人物,因此王肃接受王充思想影响是很自然的事。王肃以求“实情”的治经态度对当时盛行的郑玄经学作了辩证地批判,这种治经态度和批判精神当多得益于王充。王充是东汉时期反对谶纬的健将,王肃亦反对谶纬学说,在经注中常对感生等现象作理性化的解说。王肃经注具有平易质实、简洁精炼的特征,这种风格与王充文学主张与文章风格等的影响有不少关系。 相似文献
30.
武丽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2):1288-1291
晋商大院的影壁在艺术学及审美学上均有着独特的风格。譬如其常见的圆形、"S"形、弧形和涡纹等构图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的"合和"审美观;文字影壁折射出强烈的儒商情怀和其相关的审美追求;"四逸"、山水影壁中的道家美学思想是晋商宅院主人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