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3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879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01.
孔子的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道德育化、人格建设的美育品格 ,体现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一经典性的表述中。其实质在内容上是以仁为最终依据的实用理性主义 ,在思想方法上则体现出“子绝四”的当下生成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2.
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我国当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孔子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和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方法,以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3.
分析了孔子提出的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即“君子”,其人格特征是“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指出因材施教,是孔子在对君子的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是君子的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统一。孔子的君子观以及孔子培养君子的方法,在今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对先秦时期较早记录了孔子事迹的三部典籍———《论语》、《左传》、《国语》中的孔子形象进行了梳理和剖析,探讨了这三部典籍中孔子形象的各自特点,并总结出其在孔子形象塑造上的共同特点即原质性,以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及其思想提供一个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孔子思想中的"善",指好品德;孔子在人性方面的贡献之一就是极力地引人向善,其引人向善的特点是道德启示和礼的教化为主,否定批判为辅;孔子引人向善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家庭观、社会伦理观和政治观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6.
孔子思想中存在诸多二律背反式的冲突模式,比较突出的如天人冲突、礼仪冲突、德刑冲突、仕隐冲突。这些冲突关系中实含有相互依存、彼此互动的内涵。孔子通过“命”来调谐天与人的冲突,通过“诚”来达致礼与仪的统一,通过“仁”来实现德与刑的互补,通过“时”来决定仕与隐的抉择。孔子解决其思想中内心冲突的原则归根到底是他的中庸思想,“命”、“诚”、“仁”、“时”都只是中庸原则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冲突模式所选取的具体超越路径。  相似文献   
107.
楚国在春秋时代已大量吸收中原文化 ,到了战国时代 ,楚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时 ,北方的儒家思想已为楚人所接受。当时儒家典籍 ,在楚国已很流行。秦统一以后 ,实行“焚书坑儒” ,但齐、楚二地 ,距秦都咸阳较远 ,秦控制力不强 ,故古代典籍及师儒多保存于齐楚二地。《汉书·儒林传》中儒生 ,多齐楚人。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发现说明了战国时楚国儒学之盛。从《孔子诗论》看来 ,它反映了战国中期以前儒家对《诗经》的看法。这种看法虽与后来的齐、鲁、韩、毛等汉代学者有区别 ,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多少受到《孔子诗论》等先秦儒家的影响。其中《毛诗》似与《孔子诗论》的说法最近 ,齐、鲁、韩三家可能由于用《诗》劝谏君主、藩王 ,多少要“断章取义” ,故相去较远。但《毛诗》和《三家诗》基本上都受儒家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晚清今文经学家皮锡瑞一生力主变法自强 ,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又使他在接受西学时矛盾重重 ,皮氏只得用“孔子改制”说来折衷处理。本文重在梳理皮氏变法思想的转变过程 ,以此突显近代化过程中中体西用蜕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9.
春秋时期,新型之士兴起,从而使朋友作为独立一伦,开始从宗族血缘关系中分离出来,成为社会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从修身、齐家、治国的角度出发,认识到了交友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其社会政治价值,提出了交友必须遵守的的原则和规范,即遵循礼义、诚信、忠恕之道。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创始性的意义,而且对中国的人际交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论语》中的“学”具有学习、学问、学说、学派、练习、模仿、觉悟、教授等诸种含义,其中可以把“觉”理解为“学”之体,其他含义为用。这种理解有助于实现《论语》哲学的持续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