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3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879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中国古代的"名"是一种表达概念和观念、用以指称事物的语词符号,孔子"正名"的本义是规范名称与其指称对象之间的确定关系.因此,从现代语言符号学的观点来看,孔子首倡"正名",不仅是对先秦"名实散乱"的社会现实的积极回应,而且对中国古代名学的建立具有奠基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932.
孔子认为"孝"是"仁"的基础.他提倡敬重父母、子承父志、慎终追远,认为个体精神自觉是行孝的基本原则."孝"与政治具有一致性,二者是分不开的.同时,孔子还提倡崇拜祖先,祭祀鬼神.  相似文献   
933.
毛泽东对孔子思想的吸取和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夫子与毛泽东,中国古今两个伟大"圣人"。他们之间有何关联,论者众说纷纭。毛泽东对孔夫子的态度与评价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甚为复杂。总起来看,毛泽东对孔子取历史主义态度,充分肯定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他在批评孔子消极思想的同时,注意吸取孔子思想中有价值的因素,用以丰富自己的思想。毛泽东从孔子及儒家思想中吸取和发挥的主要内容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德治思想和人生修养论;中庸思想;教育思想;大同理想。  相似文献   
934.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当代青年与大学生存在的道德素质问题,探讨了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作用;并从中西文化交往史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中国文化价值难以得到显发和逐渐式微的原因。第二部分以《论语》为材料,梳理了孔子“仁学”道德体系的内容,着重探讨了孔子以人心作为道德根源的思想,从而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永恒的根据,为人类文化的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35.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奠基人。孔子的人生追求和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探讨在激励其弟子的同时,也成了后世儒家学者追求的楷模,更奠定了儒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通过讲述孔子人生志向和个人经历的生命故事提出关于个人生存样态和伦理意义的问题,进一步剖析生命样态的一般法则和人的生活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从中探寻有助于现代人树立其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的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936.
先秦慎言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文化学、史学、语用学的角度,考察了先秦慎言观念丰富的内涵,探讨了先秦慎言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认为孔子以言语内在心灵及外在社会文化两个维度为指向的慎言观念和《诗经》对个体的内在人格塑造与陶冶,对外在的文化品质的约束与规范具有同一性,从而将"仁"和"礼"在慎言这一点上结合起来,成为他构建礼治理想的基点。由此,也确立了《诗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937.
《列女传》中大量的生死考验故事包含有舍生取义与舍己救人两大类型,这与刘向的劝谏意图紧密相联,又受汉代日趋收紧的意识形态建设及严峻的政治现实影响,但不能简单地以现代观点对其批判。息君夫人的殉情则表达了其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938.
电影《孔子》的字幕翻译在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处理上都较为成功,使目的语观众能够充分理解该片的言语与情感,并达到与汉语观众几乎相同的审美感受和文化体验。重点从文化翻译和语言转换两个角度探析了该片所采用的归化、异化以及缩减式等策略。同时,亦阐述了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电影及文化,推动世界文化共享,中国电影对外译介应重点采用异化策略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39.
萧红是一个身心俱受摧残的不幸女性,一个被家庭、爱情和社会所放逐的灵魂。在悲壮而又充实的悲喜岁月里,萧红用文字倾心地演绎自己的悲喜人生,犹如杜鹃啼血,无怨无悔地完成她那短暂的生命绝唱。如果说萧红的文字如一幅画,那么忧伤就是它的底色。萧红小说中的忧伤情感体现在流浪的坎坷中、在沉寂的土地上、在农民的苦难中、在女性的苦根里。  相似文献   
940.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 ,存在不少有争议的笔墨 ,这正好折射出司马迁所意欲表白的一家之言。对这篇史传中有争议材料的分析 ,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以对孔子才干刻意夸大 ,是为了反衬孔子不幸的悲剧命运 ;同时 ,他是将孔子视为具有灵活处世能力而非生硬呆板者而加以描绘的 ,并不惜用大量轶事揭示其不废原则、勇于权变之思想特征及忍辱忘忧、奋发有为之人生态度。正是这种对孔子形象的独特描绘 ,才引起后世不休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