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3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879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与历史原型相比 ,《庄子》中的孔子形貌显然被改造和加工过 ,使其或以屡遭挫折的复古主义者的面目出现 ,或转换为道家人物的膜拜者 ,或蜕变为庄子思想的代言人。这显然与当时儒、道论争的形势有关 ,也是为贬损儒家抬高道家服务的  相似文献   
992.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采用了《春秋》创立的编年体结构 ,其可贵之处为在继承的基础上富有巨大创造性 ,结构更为完整 ,线索更为清晰。因此《左传》是自成体系的详尽而周密的编年体史书 ,对后世叙事性作品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穆天子传》研究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天子传》是一部颇为珍贵的历史地理文献与优秀的文学作品。清代以前的学者主要对其进行了文字校注和诠释工作 ,由于学术界对其价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关《穆传》的研究工作尚未全面展开。民国时期 ,《穆传》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些学者的研究方法已较为科学 ,在史料分析与理论概括方面均有所建树 ,但由于受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影响 ,有的学者对《穆传》的研究也存在诸多方法和理论上的缺陷。建国后 ,《穆传》研究工作全面走向深入 ,研究视野日渐开阔 ,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与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 ,使得《穆传》研究日臻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4.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的依据品德、知识能力、为人处事以及先天素质判定人才的标准,不仅对历代人才的标准和选拔任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是对我国现代人才学中的人才标准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论柳宗元的传记文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传记写作的宗旨、传记材料的搜集、传记作家的职责及其新颖的传记文体观四个方面论述了柳宗元的传记文学思想 ,并认为柳宗元的传记文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对丰富我国古代的传记文学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6.
笔者主要探讨中国古代大学德育思想的历史发展。首先,以中国古代大学的起源为基点,探讨中国古代大学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大学最早是和德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后以孔子的德育思想作为探讨研究的主体内容来明晰地阐述中国古代大学的德育思想,并且自孔子始其德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发展乃至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轴,孔子的德育思想成为一条红线,贯穿中国大学的整个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997.
《论语》一书至今尚有须正定真伪之处。学而后仕、仕中求学;颜回屡空、子贡货殖;因人而宜,各有短长。孔子视弟子如珍宝,念弟子如儿孙,悉弟子如心肝。其教必中肯綮,其导必现光明,令弟子心悦而诚服,然孔子仍自修不已,以策日新。  相似文献   
998.
汪向荣先生校注的《唐大和上东征传》虽有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底本和对校本的选择、标点、校勘及注释诸方面。  相似文献   
999.
杂传是相对于正史列传而言,其文体最终形成、真正别正史而独行可以确定的开始,当是刘向的《列仙》、《列士》、《列女》诸传。刘向之后,杂传创作逐渐兴起并走向繁荣,在这一过程中,杂传也开始分化,至唐代,明显向着两个方向分化发展,其一更加史学化,其一更加文学化。  相似文献   
1000.
孔子的利欲观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欲观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利欲观褒贬不一。孔子利欲观包括有志于道、据于德、立于仁、合于义、敏于事等基本观点。在现代社会面对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情境下,孔子利欲观仍具有警示、启示和规教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