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258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962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871.
春秋后期异于孔子的思想已经存在,孔子对异端,无论是在政治上、文艺上,还是在学术上、技艺上,都是坚决反对的。孔子的弟子、传人对异端思想更是力加排诋、甚于孔子的。荀传韩(非)李(斯),其对异端思想学说的攻击,直接导致两千年的文化专制主义。由儒转化的程朱理学攻击佛学,也是不遗余力。因而,无论是孔子,还是其儒家学派,对异端思想都是不宽容的。  相似文献   
872.
孔子是民间教师。他继承先圣的优秀思想文化,在民间发展教育,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他的"和而不同"经过分析,并与西方的"优胜劣汰"作比较,认识它的现代价值的方法之一。关于"父子相隐",过去有人认为它与法治社会相抵触,是现代腐败的根源;现在经过分析,认识到它是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世界许多法治国家都有容隐制度,与此同时,它也得到不少国家的采纳。  相似文献   
873.
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问礼于老子当属历史事实;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实与老子的反礼主张并不矛盾;孔子问礼于老子只是孔子向老子学习的一个方面,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会通是多方面的。例如,老子并不反对仁,孔子也有无为的思想倾向等。  相似文献   
874.
孔子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强调以仁为核心的美育理念,重视美育的伦理功能,同时 也注意到美育在审美和智育等方面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875.
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或阐述事理和事物的优劣、正反、主次等关系周详完备、无懈可击;或分析其各个侧面、各个层次、巨细差别、微观和宏观淋漓尽致、情趣娓娓,体现了很强的实用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文章从孔子的学习与教育、从政与处世等方面入手,通过孔子对己对人种种相同相异的要求和施为,解析孔子辩证思维的非同凡响,进一步认识作为中国文化思想渊源的《论语》,是后世子子孙孙终生得益的"人学"指南。  相似文献   
876.
孔子十分重视音乐教育,视古乐为一完整的文化生命,主张藉音乐之教化而挺立道德人格的自我。他以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担当起古文道统的传承与延续。然其乐教思想亦有形而上之纬度,通过文献解读,我们可以窥见其以乐体道和对精神家园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877.
孔子的“异端”说是其“中庸”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表现了孔子对异端建立在深度理解基础之上的宽容。“异端”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是:占据主流或强势地位的人群对“他者”的不认同,这种“不认同”带有对“他者”的极端歧视和本能排斥。打击异端虽然是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典型陋习,但异端的出现在人类思想史上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878.
宰予既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又是很让孔于头疼的另类学生。宰予和孔子的关系很微妙,很特殊,从宰予和孔子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宰予身上所体现的某类知识分子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的活生生的思想性格。  相似文献   
879.
中庸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如和而不同、持守中正、去偏用中、随时以处中等内容。继承和发展上述思想,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大团结、促进不同社会制度地区的和谐相处、抵制分裂、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80.
古代士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是进入仕途 ,科举考试是唐代士人入仕的途径。但是 ,科考特别是进士科考虽能擢第 ,得官却十分艰难 ,于是由先入幕而后登朝便成了唐代士人求得显达的另一途径。河朔本唐代环境恶劣地区 ,却仍有士人入幕。本文通过对河朔藩镇的纳士状况、河朔藩镇人员构成成分的考察 ,揭示失意士人入幕河朔的无奈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