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3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真正意义上的宪政,无不具有协商性、妥协性、平衡性品格,立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基于不同利益和价值取向的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包括适度妥协在内的政治斗争达致整合性平衡的博弈过程。博弈主体的不同策略选择对立宪事业能否顺利成功影响巨大。如果博弈各方采取不合作策略,选择负和博弈或零和博弈方式,将很难迅速建立起稳固的宪政制度。只有选择合作型正和博弈之路,才有望迅速完成立宪伟业。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和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是通过正和博弈迅速取得立宪成功的两个典型例证。英美两国的经验证明:正和博弈是立宪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22.
小康社会的宪政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小军 《学术探索》2003,2(3):51-53
宪政是民主宪法的完整展开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形式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宪政。小康社会具备了宪政运行所需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基础性条件。改革和完善以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为内容要素的政党制度 ,优化宪法的自身构造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以及坚持推行改革开放的国策 ,将能有力地推进宪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3.
儒家思想与宪政主义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精神与儒家礼治思想有着相通之处,通过讨论,指出对分权形式的制度安排不能做绝对化的理解,进而从制度的演化生成论出发,提出以宪政主义替代自由主义来实现政治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必要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24.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宪制基础、政策基础和核心内容所体现的中国特色,说明特别行政区制度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重大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5.
罗尔斯正义理论呈现出阶段性的修正和转换.文章通过西方宪政传统这一维度,考量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确立和转换.认为促使其理论转换的深层原因在于正义原则对宪政民主政体有一种内在要求,其理论实质乃宪政之正义,同时,这一研究有助于更深一层理解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理性之实质.  相似文献   
26.
俄国的自由主义与西欧相比,缺乏历史渊源,产生较晚,没有民众基础,与统治阶级和国家政权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能奢望它在政治上起主导作用。贵族、知识分子和官僚是自由主义思想的社会载体。在1905-1907年俄国革命期间,立宪主义最活跃,立宪派在关于法制国家、关于代议制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关于社会舆论对国家政策的影响等方面,都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主张。但与此同时,俄国的立宪运动也与无力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政治文化相冲突。  相似文献   
27.
规则与宪政     
规则是构建秩序的基础,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加以利用并可以促进和谐的力量,透过规则还能够折射出人们的宪政理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规则的理由是非常充分而不容质疑的。问题在于有些规则为什么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会屡屡遭遇失威的不幸?规则在实施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与规则设计预期严重偏离的现象?制定具有最大效益的规则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只有在经过对上述问题的审慎思考之后,才会获得关于规则的正确认识,而理想中的规则转换成更为可靠的值得信赖的制度安排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够获得的。  相似文献   
28.
郭晓岚 《阴山学刊》2006,19(6):88-91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我国现行宪法在维护国家的稳定,确保法制的统一,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必须看到,在实际适用方面,宪政制度却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29.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宪政问题提出以来,梁启超较早地注意到宪政作为一种制度文明离不开相应伦理德性的支撑.他主张应改造、重塑国民传统德性,为传统政治的现代转型奠定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30.
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民会议代表选举相比清末和北洋时期的全国普选有重大的倒退.国民党内执政派系将此次国民会议视为给自己加冕和强化自己武力统一合法性的机会,未有扩大政治参与,与党内外精英分权的想法.参加国民会议的合法政党只有国民党一个党.公民的选举权获得要经过党部的许可.选举机构中没有其他群体的代表,只能体现国民党的意志.选举投票时采取记名投票法,便于选举操纵.党部对选举过程进行了控制和干预,选举自由度很低.这样的选举丧失了民主的精神,它本身也成了新的反蒋借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