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法治作为现代世界各国社会治理或管理的基本方式,必须与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相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和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抓住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牛鼻子,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命门。  相似文献   
122.
刑事一体化视角中的宽严相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一体化是刑事法学研究的新范式,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为哲学基础,力图打破各刑事子学科之间的理论樊篱,实现建基于研究资源与方法论共享的整合式研究,促成各刑事予学科之间的有效对话与良性互动。宽严相济政策应当汲取刑事一体化的合理内核,在政策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务践行上贯彻刑事一体化的精神要求,以期国家刑事权得以合理行使,从而达致刑事法治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23.
<西方美学史>认为柏拉图认同迷狂,为西方无理性思潮开了先河,但其发生机制、认知平台和文体线索诸方面均有可追问与反驳之处.归结到理念学说这一原初运思根基看,柏拉图在三级图式的整体意义上讴歌迷狂,可在前一梯度、或曰现世层面上则悬搁了它.对此的误读以及由此造成的影响,亟待辨正.  相似文献   
124.
城市发展中的休闲理念及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国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中 ,虽然在理论上不存在问题 ,已经被广泛的提倡甚至滥用。但是在实际贯彻和具体操作中 ,又很难得到直接体现。故本文提出从人类休闲的角度切入 ,来思考和实践城市发展及规划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5.
通过对渡边洋《比较文学导论》阅读之联想,感到:国内比较文学界中的“代表”说似有点溢美之词的嫌疑;比较文化研究至多算是一种学术愿景或者一种研究视野;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理论成果务必贴近我们身边更为现实、具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6.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真理,必须根据自己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时代,与具体条件结合起来。纵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展的历史,他们选择的是一条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过渡到具有朝鲜特色的主体思想、进一步发展为主体思想与先军思想相结合、最终发展为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朝鲜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7.
《周颂·臣工》是《诗经》农事诗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关于这首诗的主旨,迄今主要有“诸侯助祭遣于庙”、“戒农官”、“籍田”、“省耕”和“祈谷”等五种观点。经考察《臣工》的字词含义及诗中的用历情况,可知此诗是周天子在籍田上祈麦实而戒农官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28.
本文介绍了岭南学术论坛第21期"和谐社会消费关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概况,对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和谐消费关系各方面问题发表的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9.
洞悉网络世界的二律背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卓斐 《社会科学》2006,2(4):132-137
网络技术以二进制数字为转换法则,建构起克服物理空间物质、能量规律限制的网络世界。数字化网络世界以“真实的内爆”消解了传统摹仿论关于摹本从属于原型的“真实”观。这虽有利于人类感官潜能的发掘与解放,但数字化技术的构架性又令现代人难逃“真实”与“谎言”并存的二律背反。面对这一技术进步与人类诗意生存关系失衡的重大辩题,只有从现代人文立场出发,协调人-机关系,以人本质的提升为最高境界,方可尽量遏制网络技术的非人性因素,实现与人类诗意生存境界的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30.
现代教育管理中新的人才观与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新的教育观念应以“全面素质观、创新观、实践观、个性观”为内容的新人才观为前提,树立“全面”与“多元”的质量观。文章还提出并讨论了教育的新哲学观、新功能观、新本质观、新产业观、新发展观、新改革观、新质量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