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94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要命题之后,学术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深刻分析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深入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行模式,掌握模式产生的作用以及基本原理,以便运用这些推动理论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92.
“第三代新儒家”是沿用了目前大陆学界通行的说法,意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即开始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的新一代新儒家学者。他们在继承前辈新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与时俱进,使当代儒学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即多元化倾向、方法论的自觉、批判性与现实性、“道问学”的转向与“生活世界”的开掘。  相似文献   
93.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潮流,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校园媒体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以长春师范大学校媒联盟训练营为例,介绍融媒体的环境、校园媒体的作用等,分析校园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此实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入脑人心.  相似文献   
94.
绿色发展是“绿色”和“发展”的辩证统一。“绿色”既是“发展”的方向,也是“发展”的方式。“发展”既是“绿色”的目的,也是“绿色”的保障。而无论“绿色”还是“发展”,都内在地包含着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绿色”不仅仅是保障人类持续发展的手段性条件,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和审美情趣。“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财富增长,更是个性自由、生活境界和文明程度的提升。没有深厚的人文根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绿色发展。就当代中国而言,一方面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前提下将人文关怀内蕴于发展规划和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必须在整合各种思想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人文生态教育,努力夯实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的人文根基。  相似文献   
95.
民族主义是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政纲中宣传最多、影响最大的思想,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大致经历了反满—独立—平等的嬗变。就其历史价值来说,既具有对当时反满革命的直接鼓动作用,也体现在此后历次反对外来殖民压迫,争取中华民族的国际平等地位的斗争中。就其当代价值和影响来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强调整体性原则,以谋求国家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和平性、开放性特点,以建立各民族平等相处的国际新秩序为长远目标,努力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有机统一等内容,无论是对于当前两岸关系的改善,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构建,还是和谐世界的构建,都具有非常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6.
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必须正确和充分利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当代西方哲学这两种思想资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来看 ,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 ,不能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 ,作非此即彼的选择 ;努力寻找两者的共同点 ,以提供启示和借鉴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引领、主导作用 ,充分认识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要构建的当代中国新哲学。  相似文献   
97.
This paper offer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art colony in Chi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promotion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as one of the strategies for urba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analyzing cases in Beijing, Xi’an, and Sanya, cities ranging from ‘first-tier’ to ‘third-tier’ in their size and statu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many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professionals find themselves face amid the competitive city image building campaign, a top-down movement led by local state and private investors in cities across China. It is evident that contemporary art and alternative art spaces associated with it have been drawn into the process of commodification, inadvertently recruited to play an ancillary role in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hegemonic collusion between political power and capitalism in a rapidly urbanizing China. Nonetheless, I argue that the inclusion of contemporary art communities as a player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urban space has provided critical-minded artists, critics, and curators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configuration of the physic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Chinese cities, albeit not always with positive outcomes. As such, some art professionals are able to appropriate the process of capitalist urbanization to create their own ‘infrastructures of resonance’ [Thompson 2015. Seeing Power: Art and Activ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rooklyn: Melville House], which support artistic freedom and facilitate the growth of diverse forms of cultural creation and exchange despite the coming dominance of ‘power plus capital’ [X. Wang 2003. A Manifesto for Cultural Studies. In: C. Wang, ed. One China, many paths. London: Verso, 274–291].  相似文献   
98.
本文探讨民族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培育现状,并从教育意识、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寻求培育缺失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99.
社会真理既是人们对社会存在、过程及其本性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和合理把握,又作为社会演进的理论基础和存在样式贯穿于社会发展变迁的始终。客观合理地评价和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蕴含的社会真理思想,既是发展深化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要求,也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0.
从“杭州胡斌飙车案”、“复旦学子虐猫”到“时尚女孩拒绝帮扶摔伤老人”,形形色色的表象后蕴含着同一实质:当代中国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面对西方思潮与社会转型的冲击,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已发生剧变,部分青年表现出道德自我意识膨胀、道德功利性明显、道德价值混乱等多方面的道德偏失。重构当代青年道德体系.培育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主体精神,使每个个体走出道德困惑,不仅是青年成人成才的自我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