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0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1285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2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阐述了说课活动的概念、功能以及说课活动应从设计、展现、论理、效应四个层序上运作的思路 ,并强调了各个层序的意义、作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设计层是前提 ,展现层是铺垫 ,论理层是依托 ,效应层是提高 ,以及各个层序之间相对独立 ,又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了说课活动的整体结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2.
刑事诉讼职能是诉讼参与者在刑事诉讼中为实现特定目的进行诉讼活动的行为模式及所具有的作用和产生的功能。设置刑事诉讼职能应遵循三大基本原则,据此剖析我国刑事诉讼职能设置的主要缺陷,力图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3.
刑事案件的卷宗 ,是刑事诉讼机制赖以正常运作的载体。但司法实践中长期奉行的卷宗中心主义对卷宗过度信任、依赖 ,导致案件事实发现与人权保障的刑事诉讼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必须予以改革。考虑我国国情和司法实际状况 ,刑事案卷制度的完善应以相对合理主义为指导 ,区分不同的诉讼阶段采取相应的改革举措 ,走渐进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54.
自由心证是证据评价方面的原则 ,是现代法制文明的标志之一。新中国传统法学上为何排斥自由心证 ,当前中国是否有引入自由心证的必要 ,如果引入 ,如何构建适合中国的自由心证的法律体系 ,是笔者力图阐明的论题。  相似文献   
155.
我国学术界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提起主体和再审程序中举证时限问题的论争很多。当事人申请再审诉权、申诉权的特性及其与检察院、法院审判监督权的对立统一关系说明,有必要保留检察院、法院提起民事再审程序的权力。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中当事人举证时限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至此,我国民事再审程序需要重构。  相似文献   
156.
违宪案件的具体审查具有主观性、附带性、成熟性、事后性,是违宪审查制度司法化的主要表征。我国《立法法》规定的违宪案件具体审查制度因过于原则、抽象而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构建一个新型违宪审查机关是实施宪法的关键性所在,进一步完善违宪案件的具体审查程序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7.
重构民事执行程序可以尝试以当事人主义为基点。要突出三个基本理念:遵循司法被动原则,强化当事人申请义务;遵循程序公正原则,强化当事人举证义务;遵循司法自治原则,强化当事人处分权。同时在构建新程序框架过程中还应注意执行权定位、体现程序正义并凸现其独立的内在价值以及执行工作的最佳平衡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8.
权力法治化在刑事诉讼中的关键是审前程序,其中又以侦查程序中的权力法治化和起诉环节权力法治化为最关键。“程序正义”是现代司法的基本理念,是诉讼制度文明化、人性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表现,而程序正义的关键是程序中的权力的正当性,可以说,权力的正当性是程序正义的基础,而权力正当性只能通过法治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9.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行政与政治一直都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任何行政制度的设定都必须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环境协调发展;行政程序法定化系统工程的启动亦有其特定的政治生态环境,特定的政治生态环境同样要求有特定的行政程序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0.
近几年中国公众对有害邻避设施(垃圾焚烧、化工厂等)带来环境风险的强烈感知,使得邻避类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风险感知视角下浙江余杭垃圾焚烧项目先后经历了强烈的风险感知、坚决反对—风险感知的下降、尝试了解—态度转变、迎臂接纳三个阶段,最终成功破题原址建设。风险感知视角下邻避项目中公众的行为演化机理遵循的逻辑为:项目本身的实体风险—风险感知的放大—危机产生—介入因素转变—风险感知降低—危机解除。要摆脱邻避项目陷入应急处理的窠臼,应构建嵌入公众风险感知的常态化决策程序,其内核为公众风险感知的嵌入,中间为到位的风险沟通、科学的技术评估与合理的利益补偿三环相扣的闭环环节,协商民主的理念则贯穿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