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77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853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尽管对这种影响的认识并未趋于一致。作者认为新科技革命即将到来,中国应把握住这一契机,参与全球化进程。对于中国而言,在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利大于弊。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充分利用国际规则,求得自我发展,在世界经济新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72.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是一部由美术革命至革命美术的发展史,文章以具有典型的革命性版画为契机,历史地、客观地拆解了美术革命的兴起,革命美术的形成及当代革命的可持续性之必然与必要.  相似文献   
273.
科琴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马克思的革命概念是动态的、多层次的,其原因在于马克思处于人类历史上一个革命性时期,他所要抓住的社会进程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多层次的。以此为据,科琴对马克思关于欧洲革命进程的设想以及暴力在社会革命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74.
西方文学从20世纪以来加快了芜术形式发展的节律.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对艺术形式的无尽止追求与创新.这主要得益于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以及现代哲学、美学的新探索,是它们张扬了艺术形式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75.
近代社会客观地本能地同时存在两种需要、两种发展趋向,即改良与革命,它们是交织在一起是可以统一的.梁启超在改良与革命之间反复,已经隐约感悟到上述的两种需要;但他更偏重于改良,对两种历史需要的理解有失偏颇.民初他主张在共和制下实行开明专制,无意间,已经找到了中国近代史两种需要的统一方式:先革命,在先进国体的外壳下,进行改良,实行符合社会历史条件的制度.在改良与革命的两难之间,梁启超已隐约参悟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76.
中国左翼文学运动产生有着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经苏俄、日本传入中国,构成了最重要的理论指导力量。左翼文人知识分子的激情在国民党政权的弹压下产生反弹,从文学内部和外部引发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性转向。  相似文献   
277.
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媒介革命,直接影响着文学产生链的建构。柏拉图提出的诗歌生产链的问题是文学生产链理论的先声。马克思关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双向互动的理论为文学生产链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文学生产链建构的过程中,存在着社会主义文学的核心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独创性、民族性、时代性与平庸性、时尚化、全球化的关系,物质化、图像化与文学纸质存在方式的关系,技术理性与艺术地掌握世界的关系等四个问题。《哈里.波特》成功打造文学生产链的实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78.
对新闻史研究范式尤其是对居主导地位的"革命史范式"的影响和评价的检讨,是近年来新闻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革命史范式"源于特殊时代,因此对它的批评应结合具体的历史场景来进行;新闻事业"本体"的纷繁复杂以及对"本体论"解读的莫衷一是,"本体论范式"也难于自圆其说.通过对两个范式的考量发现:构建一个范式来研究新闻史的做法,不符合新闻事业发生与发展的规律;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在还原历史场景的基础上,以探求历史事实之真和总结新闻史发展的历史规律为圭臬.  相似文献   
279.
本文以"汤武革命"为背景,通过分析哪咤、殷郊兄弟、黄飞虎和武王的叛逆行径中所体现出的孝道与忠君观念,来探讨<封神演义>如何在"天命"之外,建立起武王伐纣的合法性,并进一步揭示忠、孝与儒家政治理想之间的关系,由此深入探讨"革命"一词在中国儒家话语体系中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0.
“文革“时期特定的政治文化使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领袖、阶级关系逐渐形成了固定的伦理观念,这些观念在“样板戏“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由人民与政党之间的恩情形成了政治伦理,由阶级内部的友爱与阶级之间的仇恨形成了革命伦理。政治伦理的性质决定了革命伦理的特点,革命伦理的内在关系反过来证明了政治伦理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